[发明专利]一种片状光束匀滑整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90966.6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4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荣;赵新艳;王晟;叶景峰;胡志云;叶锡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27/09 | 分类号: | G02B27/09;G02B6/3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地址: | 7100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片状 光束 整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束整形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将面光源整形为分布均匀的片状光束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激光加工、激光应用和激光通信等科学研究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光束进行匀滑整形,即将光束整形为光强分布均匀且形状满足特殊要求的光束。比如在利用激光诊断技术定量测量燃烧流场分布参数中,常需要将圆形的激光光束整形为光强分布均匀的片状光束。
现有光束匀滑整形方案通常采用衍射光学元件、二元光学元件、复杂棱镜或透镜系统等,这些系统可以获得较好的匀滑整形效果,但是结构复杂,价格较贵,且一般是在光束的特定横截面上实现光束匀滑,而不是获得均匀的线状光束。专利“一种线状光束整形光学系统”(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273392.8)中,设计了一种线状光束整形系统,只在光束的截面上形成均匀的线光束,而沿光束传播方向不能满足光强均匀分布的要求;文献“线激光束均匀化整形方法研究”(应用光学,2009,30(3):523-526),给出了一种利用三角楔柱透镜改善线激光均匀性的新方法,实现了光束匀滑,但这种方法只在入射光为高斯光束时使用,难以满足普通非高斯光束的应用,而且会存在干涉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片状光束匀滑整形装置,对普通的面光源匀滑整形,使其成为光强均匀分布的片状光束,满足燃烧流场测试中特殊场合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片状光束匀滑整形装置,包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光纤耦合透镜,光纤束、球面透镜和柱面透镜,输入面光源经光纤耦合透镜聚焦后入射至光纤束,经光纤束传输后依次入射至球面透镜和柱面透镜;光纤束入射端面的光纤排布截面与输入面光源相匹配,光纤束的出射端面排布为线状,且柱面透镜的柱面中心线与整形光纤束出射端面的光纤排布线相平行。
上述片状光束匀滑整形装置中,光纤束入射端面的光纤排布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矩形、正方形、圆形或椭圆形。
上述片状光束匀滑整形装置中,球面透镜有效通光口径与透镜焦点形成的张角大于或等于光纤束的光纤输出光束发散角。
上述片状光束匀滑整形装置中,光纤束的光纤为石英光纤或红外光纤。
上述片状光束匀滑整形装置中,光纤束的光纤为多模光纤。
上述片状光束匀滑整形装置中,光束面光源为激光束。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特殊结构排布的光纤束并结合柱面透镜整形,实现了面光源向片状光束的整形和匀滑,使得光束传播方向的一段区域内均可产生均匀的片状光束,满足了实验中对光束形状和光强均匀性的要求。
2、本发明在整形装置中引入光纤束,利用光纤束的可弯曲特性,方便了实验中光学系统的合理布局。
3、本发明的匀滑整形装置能够消除光场相干的影响,匀滑后的光束不存在干涉、衍射条纹,满足了光强均匀性要求。
4、本发明的匀滑整形装置对输入光束的特性和参数要求较低,适用于多种形式的面光源。
5、本发明的匀滑整形装置可使得光束传播方向的一段区域内均可产生均匀的片状光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片状光束匀滑整形装置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片状光束匀滑整形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光纤束入射端面的光纤排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光纤束出射端面的光纤排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匀滑整形效果照片;
其中:1-光纤耦合透镜,2-光纤束,3-球面透镜,4-柱面透镜,5-面光源,6-片状光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匀滑整形装置包括光纤耦合透镜1,光纤束2,球面透镜3和柱面透镜4,面光源5经光纤耦合透镜1聚焦后入射至光纤束2,经光纤束2传输后依次入射至球面透镜3和柱面透镜4,进行整形。这种匀滑整形装置能够消除光场相干的影响,匀滑后的光束不存在干涉、衍射条纹,此外匀滑整形装置可使得光束传播方向的一段区域内均可产生均匀的片状光束6,应用中可根据光束的尺度进行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09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电源漏电检测电路
- 下一篇:小容量注射剂的无菌包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