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高温高酸锌浸出液中二段沉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88984.0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4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朗明;陈爱国;周正华;虢振强;袁建明;谷卫胜;彭小明;赵晓朝;张伟;龙双;张万生;贺屹松;杨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46 | 分类号: | C22B3/46;C22B19/02;C22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高酸锌 浸出 二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高温高酸锌浸出液中沉铁的方法,通过二段沉铁,将溶液中的铁除去以利于下道工序处理,属于有色冶金领域。
背景技术
在湿法炼锌过程中,通过高温高酸等措施强化浸出条件,以提高锌等有价金属的回收率,但同时,大量的铁也被浸出来进入了硫酸锌溶液。为了保证整个炼锌流程的畅通,必须将硫酸锌溶液中的铁除去,产出合格的沉铁后液。
主要的除铁方法有两大类:沉淀法和萃取法。其中应用较多的是沉淀法。而沉淀法中使用较多的有黄钾铁矾法、针铁矿法、赤铁矿法、磷酸盐除铁法等。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研发机构对这些除铁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冶炼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除铁法,达到除铁的目的。
在使用上述方法沉铁时,为了降低沉铁后液的Fe2+浓度,需加大中和剂使用量,造成中和剂过量,使用效率低,从而引起铁渣品位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高温高酸锌浸出液中二段沉铁的方法。以解决上述各种方法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从高温高酸锌浸出液中二段沉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高温高酸锌浸出液加锌精矿进行还原,使Fe3+低于2g/L;
B、将步骤A矿浆经过浓密机浓密后,渣返回浸出,溢流加中和剂预中和,终点PH值控制2.0~3.0;
C、将步骤B得到矿浆经过浓密机浓密后,渣返回步骤B浓密,溢流到一段沉铁工序进行沉铁,通氧气和加入中和剂,控制PH2.5~3.5;
D、将步骤C得到矿浆经过浓密机浓密后,渣经过压滤后即为所需的铁渣,溢流到二段沉铁工序进行沉铁,通氧气和加入中性矿浆,控制PH3.5~4.5,二段沉铁后液Fe2+低于0.8g/L。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和步骤C中的中和剂为锌焙砂,或者锌烟尘,或者氧化锌烟灰。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C中的中和剂是锌焙砂,加入锌焙砂按3~5 t/100m3溶液流量调整PH值为2.5~3.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C和步骤D中的氧气是工业纯氧,氧气浓度大于98%,所述步骤C中充入的氧气量为20~150Nm3/h,所述步骤D中充入的氧气量为30~150Nm3/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D进行二次沉铁时,所通氧气压力为0.2~1M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方法,铁渣含铁35%以上,二段沉铁后液含Fe2+低于0.8g/L,二段沉铁后液经过中性浸出后得到含铁合格的中性浸出上清液,含Fe低于0.03g/L。另外,可以降低铁渣含锌至10%,提高沉铁过程中铜回收率到90%。
与其他沉铁方法相比,本发明的中和剂使用量相对较少,除铁效率高,铁渣中的含铁量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A、将高温高酸锌浸出液加锌精矿进行还原,使Fe3+低于2g/L;
B、将步骤A矿浆经过浓密机浓密后,渣返回浸出,溢流加中和剂预中和,终点PH值控制2.0~3.0;
C、将步骤B得到矿浆经过浓密机浓密后,渣返回步骤B浓密,溢流到一段沉铁工序进行沉铁,通氧气和加入中和剂,控制沉铁PH2.5~3.5,一段沉铁后液Fe2+ 低于2g/L;
D、将步骤C得到矿浆经过浓密机浓密后,渣经过压滤后即为所需的铁渣,溢流到二段沉铁工序进行沉铁,通氧气和加入中性矿浆,控制沉铁PH3.0~4.5,二段沉铁后液Fe2+低于0.8g/L,再进中性浸出工序。
本发明的高温高酸锌浸出液是指湿法炼锌过程中,锌精矿或者锌焙砂,经过高温高酸浸出后,产生的酸性浸出液;本发明中的中和剂是锌焙砂或者锌烟尘,或者是氧化锌烟灰;本发明中的氧气指的是工业纯氧,氧气浓度大于98%;本发明的要点是:高温高酸锌浸出液通过二段沉铁后,所得的溶液,可以进行常规的中性浸出,再得到含铁合格的中性浸出上清液,而在一段沉铁过程中产生含铁高的铁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89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设备
- 下一篇:一种机载电动压缩机控制器的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