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码相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8891.8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0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付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正科技集团苏州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G03B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2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码相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码相机、尤其涉及具有遮光器的数码相机。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数码相机,其上均设有一液晶显示视屏、用于供摄影者方便观察数码相机的取景情况或浏览已拍摄的照片。但是,目前的数码相机自身没有带液晶视屏的遮光器,所以在太阳光或强光下,液晶视屏会看不清楚,影响了摄影效果。为此人们开发出各种不同结构的数码相机液晶视屏遮光器,用来克服数码相机的这一缺陷,其结构一般包括连接在数码相机液晶视屏区域的窗口板和设置于窗口板上的遮光板,遮光板由分别铰接在窗口板的窗口边缘的顶、左侧、右侧三片板体构成,左侧和右侧二片板体的铰接处设有自动挺起用的扭簧,顶板体的非铰接边缘有与窗口板相固定的紧定部,三片板体挺起时构成一个液晶视屏前面的遮篷状结构。
2006年3月15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765221U的数码相机液晶视屏的遮光防护器,是一种改进的同类遮光器,其结构特点是遮光板由分别铰接在窗口板的窗口边缘的顶、下、左侧、右侧四片板体构成,下、左侧、右侧三片板体的铰接处设有自动挺起用的扭簧,四片板体挺起时构成一个液晶视屏前面的矩形遮光视筒。这类遮光器还可在窗口板的窗口上加封有透明片,起拍摄时的液晶视屏防尘防划伤作用。
上述所有的已有数码相机液晶视屏遮光器,其直接连接到数码相机液晶视屏区域的窗口板上的连接结构,一般采用卡钉或卡块卡紧在相机的卡槽上,或采用双面自粘胶贴将窗口板粘紧在液晶视屏四周,或采用一延伸的连接架螺纹连接到相机底面的三脚架连接孔上,等等。但是,已有的窗口板上连接结构都不方便于遮光器较频繁地直接安装到数码相机液晶视屏区域或较频繁地从数码相机液晶视屏区域拆卸下来,给使用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数码相机液晶视屏遮光器存在的不方便于较频繁地直接安装到数码相机液晶视屏区域或较频繁地从数码相机液晶视屏区域拆卸下来,给使用带来了不便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数码相机,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码相机,包括用于粘紧在数码相机液晶视屏周边处的铁磁或磁性材料件、和与铁磁或磁性材料件磁吸配合的遮光器主体,其中遮光器主体由具有数码相机液晶视屏配合窗口的窗口板和设置于窗口板上的遮光板构成,遮光板至少由分别铰接在窗口板的窗口边缘的顶、左侧、右侧三片板体构成,至少左侧和右侧二片板体的铰接处设有自动挺起用的扭簧,窗口板的内侧面上有与铁磁或磁性材料件磁吸配合的磁吸部位,顶板体的非铰接边缘有与窗口板相固定的紧定部。
上述技术方案的遮光板可以由分别铰接在窗口板的窗口边缘的顶、下、左侧、右侧四片板体构成,下、左侧和右侧三片板体的铰接处设有自动挺起用的扭簧。
上述技术方案的顶板体内设一夹层空腔,夹层空腔上滑动配合有一片具有放大作用的平板型透镜,平板型透镜可拉出并往下翻折到液晶视屏前方作为液晶视屏放大镜。
上述技术方案的铁磁或磁性材料件可以采用任何适用的造形。铁磁或磁性材料件可以是铁磁材质,如铁、钢、镍、钴等;也可以是磁性材质,如永磁体。
上述技术方案的磁吸部位可以是一永磁体部位,也可以是一背面设有永磁体的部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将铁磁或磁性材料件粘紧在数码相机液晶视屏周边处,需要遮光时就将遮光器主体放到数码相机液晶视屏上,其上的磁吸部位就会吸引铁磁或磁性材料件而将遮光器主体固定住,不需要遮光器主体固定在相机上时,用手将遮光器主体一扒,遮光器的磁吸部位就会与铁磁或磁性材料件分离而卸下来,特别方便于遮光器较频繁地安装或较频繁地拆卸的情况,也给使用带来了方便;铁磁或磁性材料件可做成十分小巧的零件,所以长久粘紧在数码相机液晶视屏周边处,也不会影响到数码相机的整体美观,这也是本发明区别于其他技术方案的另一个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铁磁材料件与遮光器主体分离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将遮光器主体固定到数码相机液晶视屏上的示意图。
图3是将图2遮光器主体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另一种遮光器主体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正科技集团苏州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方正科技集团苏州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88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