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束光纤快速成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8615.1 | 申请日: | 201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6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治华;辛艳飞;万丽丽;束钟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乾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4 | 分类号: | A61B1/04;A61B1/05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贾慧琴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束 光纤 快速 成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属于医疗仪器领域的成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集束光纤快速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中,通常需要在人体或动物内部成像,分析观测内部光学信息和成分分布等信息。
人体内部的成像有多种,如核磁共振、CT,PET等常用医疗设备。但是MRI核磁共振CT等设备具有设备检测费用昂贵,有辐射性等。目前出现单根光纤来观测动物或人体内脏等浅层信息,但是由于是单根光纤,观测面小,范围局部。如采用多根光纤集结成束,将扩大观测范围,但是一旦集结成束,势必会是光纤束变的太粗,而不利于实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束光纤快速成像装置,扩大光纤视野范围,可记录到更大的范围和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束光纤快速成像装置,用于进行人体或动物内部成像,其特点是,该装置包含:
分光模块;
成像模块和光谱仪,其输入端分别光路连接至分光模块的两路输出端;
若干光谱接收光纤,其一端连接分光模块的输入端,另一端通向被探测物体,接收被探测物体上产生的光谱;
激光器;
若干激光传输光纤,其一端连接激光器的输出,另一端通向被探测物体,将激光传输至被探测物体上以产生光谱;
上述的光谱接收光纤和激光传输光纤都采用超细光纤;若干光谱接收光纤与若干激光传输光纤集结成束,组成集束光纤。
在上述集束光纤通向被探测物体的一端,若干激光传输光纤与若干光谱接收光纤在靠近其端头处弯折,各根光纤呈四周分散状。
上述的分光模块采用三棱分光镜。
上述的成像模块包含:光路连接至光谱接收光纤的电荷耦合元件,以及电路连接电荷耦合元件输出端的存储设备或图像处理设备。
上述的图像处理设备为手机或计算机。
上述的被探测物体为人体或动物的血管内、内脏、或者细胞组织表面。
上述的光谱仪采用拉曼光谱仪。
上述的集束光纤采用多模光纤内包装集束若干超细光纤。
激光器发射激光通过激光传输光纤发射至被探测物体,被探测物体照射后产生光谱,光谱接收光纤接收该光谱并传输至分光模块,通过分光模块将光谱分别通过光纤传输至成像模块和光谱仪,成像模块接收光谱将光谱信号成像显示输出,光谱仪接收该光谱并进行光谱分析。
本发明集束光纤快速成像装置和现有技术的人体内部成像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光谱接收光纤与激光传输光纤都采用超细光纤,集束成集束光纤,使光纤更细,便于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的血管内、内脏、或者细胞组织上进行探测成像;
本发明中光纤通向被测物体的一端呈四周分散状,扩大光纤视野范围,可采集立体接近三维图像;
本发明成想模块采用电荷耦合元件,成像清晰,便于医疗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集束光纤快速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集束光纤快速成像装置中集束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集束光纤快速成像装置的实施例。该快速成像装置包含:若干激光传输光纤、若干光谱接收光纤、成像模块2、光谱仪3、激光器和分光模块5。若干激光传输光纤和若干光谱接收光纤集束成集束光纤1。
本实施例中,激光器采用医疗用探测的激光器,可发出使人体或动物的血管内、内脏、或者细胞组织表面产生用于成像的光谱的激光。激光传输光纤采用超细光纤,若干激光传输光纤的一端连接激光器的输出,另一端通向被探测物体6(即人体或动物的血管内、内脏、或者细胞组织表面),将激光器发出的激光传输至被探测物体6上以产生用于成像的光谱。
光谱接收光纤采用超细光纤,若干光谱接收光纤的一端连接分光模块5的输入端,另一端通向被探测物体,用于接收被探测物体6上产生的光谱,并传输至分光模块5。本实施例中分光模块5采用三棱分光镜。该分光模块5的两路输出端分别通过光纤光路连接至成像模块2和光谱仪3。该分光模块5将光谱接收光纤从被探测物体6上接收的光谱分别通过光纤传输至成像模块2和光谱仪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乾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乾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86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无线扩频通信载波跟踪方法
- 下一篇:主控板装置及具有它的制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