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纳结构的混合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7016.8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5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聂富强;王晓东;沙俊;叶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汶颢芯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28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结构 混合 微流控 芯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微/纳结构的混合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微流控芯片表面有微通道和微/纳结构,溶液通过微通道表面上的微/纳结构发生高效率的混合,从而实现对微流体溶液快速高效的混合。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纳结构的混合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作步骤如下:
(1)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和绘制微流控芯片中各层芯片的微结构和微通道图形。
(2)通过微加工技术在各层微流控芯片基材表面和粘性薄膜上加工所需的微结构和微通道,包括进样孔、混合主通道和出样孔。
(3)利用双层粘性薄膜,将各层微流控芯片对齐、粘合、加压封合,组成微滴流动可控的微流控芯片。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微/纳结构的混合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基于微/纳结构的混合微流控芯片的核心功能器件是微流控芯片,此芯片可以批量生产、多次利用、灵活设计与组装。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微/纳结构的混合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基于微/纳结构的混合微流控芯片的微结构和微通道是通过数控铣刻、激光刻蚀、LIGA技术、模塑法、热压法、化学腐蚀、软刻蚀技术的微加工方法在芯片基材表面制备,尺寸在微米级别。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微/纳结构的混合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基于微/纳结构的混合微流控芯片是由两层芯片叠加而成,构成三维立体的微结构和微通道网络。
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微/纳结构的混合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基于微/纳结构的混合微流控芯片由两组微结构和微通道组成,构成初级混合单元和高级混合单元。
7.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微/纳结构的混合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基于微/纳结构的混合微流控芯片通过溶液在微通道表面的多次无序碰撞进行高效混合。
8.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微/纳结构的混合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基于微/纳结构的混合微流控芯片可快速实现对溶液的快速混合,混合效率可达10毫升/分钟。
9.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微/纳结构的混合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基于微/纳结构的混合微流控芯片具有便携、经济、快速、高效,在生物测定、相变反应、多组分反应所涉及的众多相关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汶颢芯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汶颢芯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701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门式防爆阀
- 下一篇:一种小型可热插拔光收发一体模块结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