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圈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5743.0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2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高骏;李志刚;隋明辉;魏述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02 | 分类号: | F16J15/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曹焕元 |
地址: | 213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圈,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硫化管路的下封闭器中的密封圈。
背景技术
下封闭器是氮气交联机组硫化管路下端用于密封的设备,它与上封闭器一起,是使整个管路形成一个封闭系统,使电缆在管路内实现连续硫化和冷却过程。中国专利文献CN202388768U(专利申请号201120541570.3)公开了“一种下封闭器”,该种下封闭器采用二次密封装置,通过油缸推动连杆与压盖,压紧密封垫,对设备管路尾部的电缆出口进行密封,弥补了原先设备的漏气、封不严等弊病,密封效果更好,其说明书第4页第【0015】段记载了:“如图3所示,上述二次密封装置6包括一端固定在管路出口内壁上的封头6-3,封头6-3的另一端设有封堵管路出口的锥形密封垫6-4和压紧锥形密封垫6-4的压盖6-5;锥形密封垫6-4的锥头朝向管路外部,并且锥形密封垫6-4和压盖6-5的中心开有电缆出孔;压盖6-5与封头6-3之间设有可开合的锁紧装置。”。众所周知,在连续硫化生产过程中,待挤出线在挤包后需要通过牵引线的牵引最后到收线盘上。在连接牵引线与挤包后的电缆时,接头处的密封性至关重要,一旦蒸汽进入电缆内部,将严重影响电缆的质量,造成严重浪费。为了保证牵引线与挤包后的电缆的接头处的密封性,会对接头处做一些包覆密封处理,包好后的接头处的外径通常会比挤包后的电缆的线径大;接头处在经过下封闭器时,如果锥形密封垫6-4的孔径太小,则有可能导致接头处被卡住,造成设备卡阻,如果锥形密封垫6-4的孔径太大,则会严重影响下封闭器的密封性,回水箱中的水位会上升,硫化管冷水段的水位会降低,达不到冷却的目的。因此,锥形密封垫6-4的密封性能直接影响到下封闭器的封闭效果,而如何在保证锥形密封垫6-4的密封性的同时提高其适应牵引线与挤包后的电缆的接头处的外径与挤包后的电缆的线径的变化一直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要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适应牵引线与挤包后的电缆的接头处的外径与挤包后的电缆的线径的变化的密封效果好的用于硫化管路的下封闭器中的密封圈。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密封圈,密封圈为橡胶一体件。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同轴线的主体部和凸出部,所述轴线为密封圈的中心轴线。主体部整体呈圆环板形。凸出部整体呈圆台壳形。凸出部位于主体部的中央位置处,且从内部上连接在主体部上。圆台壳形的凸出部的内腔作为出线孔,该出线孔也即密封圈的中央孔,所述中央孔的轴线也即密封圈的中心轴线。密封圈设有沿右上至左下方向切开自身后部的作为调节缝的直线形切缝,且该调节缝的前端与出线孔相接通,该调节缝的后端与外界空间相接通。密封圈的构成调节缝的两个切面相互贴合,并且各切面与密封圈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α为20度至70度。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出线孔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一孔段为圆柱形。第二孔段为圆台形。第一孔段的孔径与第二孔段的上端口的直径相同。第一孔段的上端口位于凸出部的最高位置处,第二孔段的下端口位于凸出部的最低位置处,且与主体部的下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孔段是使用时孔径与所挤包后的电缆的线径相对应的孔段。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密封圈的构成调节缝的各切面与密封圈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α优选30至60度。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密封圈的构成调节缝的各切面与密封圈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α进一步优选40至50度。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
(1)本发明的密封圈的出线孔的第二孔段为圆台形,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快速穿线,提高工作效率。
(2)本发明的密封圈设有沿右上至左下方向切开自身后部的作为调节缝的直线形切缝,且该调节缝的前端与出线孔相接通,该调节缝的后端与外界空间相接通,因而能使出线孔的孔径产生一定的变化,适应生产过程中线径的变化。
(3)本发明的密封圈的构成调节缝的两个切面处于相互贴合状态,即使在接头处通过密封圈时引起密封圈相应的形变,也能保证调节缝处不易漏水,密封效果良好。
(4)本发明的密封圈的各切面与密封圈的中心轴线呈一定的夹角设置,在能保证适应接头处孔径变大的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5)本发明的密封圈在接头处通过出线孔的第一孔段后,通过相应的固定密封圈的部件对密封圈在轴向、径向和周向上进行相应的约束,使调节缝的两个切面紧密贴合,保证密封圈良好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密封圈的一种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57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