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孔腹腔镜用带穿刺通道的工作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5420.1 | 申请日: | 201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6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优益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林超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俞宗耀;俞昉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孔 腹腔镜 穿刺 通道 工作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创手术器材,涉及单孔腹腔镜用工作套管,具体涉及一种单孔腹腔镜用带有穿刺通道的工作套管。
背景技术
对腹腔外科疾病,国内外以前通常采用开放性手术切除,但开放性手术切除术创伤大,出血多,病人痛苦大,恢复慢。而微创手术的伤口小,出血少,病人痛苦小,恢复相对较快,因此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开放性手术切除术逐渐被微创手术取代。腹腔镜技术通过在病人腹壁穿刺或小切口,从穿刺工作套管置入腹腔镜器械,用气体充盈腹腔或腹膜外腔,在电视监视下,完成脏器的切除或修复手术,腹腔镜技术是20世纪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近年来出现的单孔腹腔镜,为了减少病人腹壁损伤和考虑到术后美观效果,在腹壁脐周穿刺一个工作套管,放置腹腔镜及两个器械,可完成较容易的手术,如腹腔内胆囊切除、经腹腔途径肾切除等。但单孔穿刺套管只能手术切开腹壁组织各层后再放入,全软性穿刺器支撑切口力度差,如切口3,5厘米,放入全软性穿刺器切口通道不到3厘米操作空间;硬性穿刺器可以把3厘米切口支撑到3,5厘米,增加操作空间,但是硬性管状使操作极为不便。从单孔穿刺套管进入腹腔的器械因受可操作空间的限制,医生两手同时操作时,器械移动操作易互相干扰、相互阻碍,非常不便,而且因不能放入第三把器械,使手术方法及手术种类受到很大限制,无法完成较复杂的手术。为了两手操作方便,又需尽量增大圆形工作套管的孔径,但孔径的增大对腹部损伤相应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孔腹腔镜用带穿刺通道的工作套管,可先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直接穿刺进入腹腔,不容易损伤腹腔内脏器。半环形鞘,器械操作空间大,医生两手操作方便互不干扰,器械通道上下排列并可左右滑动,防双手相碰撞。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孔腹腔镜用带穿刺通道的工作套管,包括半环形鞘体和多通道皮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形鞘体硬性,上端口呈半环形或环形,用于与所述多通道皮帽的连接,鞘体下端鞘尾内侧置有穿刺刀片插入口,构成穿刺通道,所述鞘尾与所述半环形鞘体之间呈α角;所述多通道皮帽为软弹性体,上端置有二氧化碳进气阀门、往气囊注气阀门、和多个器械进出通道,其中第一器械进出通道和第二器械进出通道,呈上下错位设置,第一器械进出通道可沿第一滑道滑动,第二器械进出通道可沿第二滑道滑动,所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平行设置;所述多通道皮帽的下端置有气囊,所述注气阀门与所述气囊管道连接相通。
所述多通道皮帽下侧面与上侧面之间呈β夹角。
所述第一器械进出通道和第二器械进出通道器械插入口,置有改变通道直径的阀门;所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置有防漏气隔板。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可先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直接穿刺进入腹腔,对组织损伤小、安全;硬性半环形穿刺套管和软性多通道皮帽组合结构,既有硬性穿刺器支撑的器械最大操作空间,又有软性穿刺器的操作方便性;两器械进出通道呈上下错位排列,且相应的两滑道平行设置,因此医生可两手同时操作,器械互不干扰,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以下以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半环形鞘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端口呈环形的鞘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多通道皮帽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多通道皮帽的上侧面器械通道和滑道结构示意图;
图5为通道入口结构示意图(局部放大);
图6为穿刺套管手术穿刺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鞘体上端口呈半环形;2—鞘体;3—鞘尾;4—鞘体上端口呈环形;5—穿刺刀片插入口; 6—多通道皮帽;7—进二氧化碳阀门;8—往气囊注气阀门;9—半环形气囊;10—第一器械通道;11—第一滑道; 12—第二器械通道;13—第二滑道;14—第三器械通道;15—防漏气皮瓣;16—滑道防漏气隔板;17—改变通道直径的阀门;18—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单孔腹腔镜用带有穿刺通道的工作套管是由硬性半环形穿刺套管和软性多通道皮帽组合组成,图1和图2为硬性半环形穿刺套管鞘体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为软性多通道皮帽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优益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林超,未经上海优益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林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54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带内囊的球扩式支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