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造革用龟裂蜡光油皮处理剂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5316.2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5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鼎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564 | 分类号: | D06M15/564;D06M15/07;D06M15/643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汪青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造革 龟裂 油皮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造革用龟裂蜡光油皮处理剂。
背景技术
当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皮革用品的覆盖面日益强大,从服装,箱包到沙发,车内布置,应用越来越广,人们对其的喜爱也日益增加。目前皮革后处理的效果变换万千,其对整个皮革的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是都是追求真皮的效果。
龟裂蜡光油皮处理剂在皮革市场的占有率逐年增加,其印刷在皮革表面后可形成龟裂效果,较强的蜡感和油透感,用于合成革的后段制作工艺中与其它处理剂搭配,可期望获得较强的真皮感效果。但现有的油皮处理剂受配方限制,存在一个明显不足即油皮呈塑料光,这极大地影响了真皮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龟裂蜡光油皮处理剂。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造革用龟裂蜡光油皮处理剂,以重量份计,其原料配方如下:油皮树脂45~55份;硝化棉树脂25~35份;二甲基甲酰胺15~25份,二甲苯8~12份;丁酮8~12份,二甲基硅油2~4份;有机改性聚硅氧烷0.5~2份,其中所述油皮树脂为主链上化学连接有聚乙烯蜡链段和聚乙烯蜡链段的聚氨酯树脂。
进一步地,聚乙烯蜡链段和甲基硅油链段嵌在聚氨酯主链上。油皮树脂可通过在常规的聚氨酯合成过程中加入含有活性端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低聚体和含有活性端基的聚乙烯反应制得。更具体地,聚氨酯合成过程包括预聚阶段和扩链阶段,含有活性端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低聚体和含有活性端基的聚乙烯优选在扩链阶段加入。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聚乙烯蜡链段和甲基硅油链段分别占油皮树脂的总重量的3%~5%和5%~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方面,本发明使用的油皮树脂如下:固含量:30±1%,粘度2000-3000cps/25℃,100%模量:50-60kg/cm2,抗张力≥200kg/cm2,伸长率≥200%,溶剂二甲基甲酰胺/丁酮,油皮树脂中,聚乙烯蜡链段和甲基硅油链段分别占油皮树脂的总重量的3%~5%和5%~7%,从外观来看,该油皮树脂具有较强的光蜡感。
根据本发明的油皮树脂可以按照上述方法并结合聚氨酯合成领域的常规技术制备得到,或者也可以通过商购获得。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处理剂的原料配方如下:油皮树脂48~52份;硝化棉树脂28~32份;二甲基甲酰胺18~22份,二甲苯8~12份;丁酮8~12份,二甲基硅油2~4份;有机改性聚硅氧烷0.8~1.5份。
本发明的人造革用龟裂蜡光油皮处理剂的一个制备方法是:向油皮树脂和硝化棉树脂中依次加入二甲基甲酰胺、二甲苯、丁酮,搅拌均匀后,加入二甲基硅油,有机改性聚硅氧烷,搅拌均匀后,即得处理剂。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处理剂配方设计合理,特别是聚乙烯蜡和甲基硅油化学改性的聚氨酯树脂的采用。处理剂使用于人造革后,革面龟裂效果强烈,油透感强,蜡光效果明显,触感佳,是制备高档且具有真皮效果的人造革的理想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中,油皮树脂购自巴斯夫,技术指标如下:固含量:30±1%,25℃粘度2000-3000cps,100%模量:50-60kg/cm2,抗张力≥200kg/cm2,伸长率≥200%,溶剂二甲基甲酰胺/丁酮,油皮树脂中,聚乙烯蜡链段和甲基硅油链段分别占油皮树脂的总重量的3%~5%和5%~7%,从外观来看,该油皮树脂具有较强的光蜡感。
实施例1
本例提供一种人造革用龟裂蜡光油皮处理剂,以重量份计,其原料配方如下:油皮树脂50份,硝化棉树脂30份,二甲基甲酰胺20份,二甲苯10份,丁酮10份,二甲基硅油3份,有机改性聚硅氧烷1份。
油皮处理剂的制备方法是:按配方比例,向油皮树脂和硝化棉树脂中依次加入二甲基甲酰胺、二甲苯、丁酮,搅拌均匀后,加入二甲基硅油,有机改性聚硅氧烷,搅拌均匀后,即得处理剂。处理剂的技术指标参见表1。
实施例2
本例提供一种人造革用龟裂蜡光油皮处理剂,以重量份计,其原料配方如下:油皮树脂48份;硝化棉树脂31份;二甲基甲酰胺22份,二甲苯8份,丁酮8份,二甲基硅油4份;有机改性聚硅氧烷1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鼎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鼎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53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