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鲜杨梅酒和酒味杨梅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5100.6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3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济云;臧今楠;曹福虹;张洪生;于军;姚凯;魏德立;杨永安;郑敏;田波;臧筑华;雷斌;肖端;陈春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泰达酒店有限公司;天津恩泽人预防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基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臧筑华 |
主分类号: | C12G3/04 | 分类号: | C12G3/04;A23L1/2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杨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鲜杨梅酒和酒味杨梅,具体地说:是一种同步加工富含鲜杨梅成分的米酒和含酒味的保鲜杨梅的生产技术,属于米酒和水果保鲜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杨梅酒的都是常温浸泡或发酵酿制,失去杨梅的生物性和大量营养成分,杨梅大都是提前采摘,采摘季节浪费大量的杨梅果实和产生大量腐败果实,未见低温浸泡和同步加工生产酒味杨梅的报道。
本发明公开的鲜杨梅酒和酒味杨梅,将鲜杨梅,浸泡在酒精度55°以上米酒中,搁置在-6℃冷冻装置内,反复冷冻和真空脱液的液体制成杨梅酒原液,勾兑到相同酒液的酒精度为20°以上的米酒中,可利用杨梅采摘期的外形伤残品、次等品或早熟不宜存放品,提高了米酒的饮用摄入的营养成分和杨梅保鲜存放的周期,提高了杨梅的利用率和保鲜水平,同时避免鲜杨梅采摘期的大量浪费和损失。
发明内容
鲜杨梅酒和酒味杨梅的方法,其特征是:将鲜杨梅,浸泡在酒精度55°以上米酒中,搁置在-6℃冷冻装置内,三次冷冻和真空脱液的液体为杨梅酒原液,勾兑到相同酒液的酒精度为20°以上的米酒中,酒味杨梅含酒封装。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
1. 鲜杨梅浸泡液搁置在-6℃以下冷冻装置内,三次冷冻和真空脱水,杨梅与酒液比例为1:3;1:2,1:1,冷冻浸泡时间大于72小时。
经过三次真空脱水后的杨梅采用酒液浸泡封装。
具体实施方式
酒液的选择:
选用稻谷酿造的55°以上酒液,为传统工艺制作的中国米酒蒸馏原浆液,冷冻至-6℃。
鲜杨梅的选择:
2.1采摘季,雨后采摘为最佳时机。
2.2禁止腐败品进入。
2.3杨梅采摘期的外形伤残品、次等品或早熟不宜存放品。
2.4过剩的不能及时运输的杨梅果。
3.容器的选择:
酒瓶应选用非透明色,以瓷器存放最佳,大容器静态放置,汲取上部酒进行灌装,减少下部沉淀絮状物质进瓶,该絮状物质可作为烹调料酒使用。
4.工艺过程:
4.1冷冻方法:
冷冻温度-6℃;真空脱液温度在10℃以下。
冷冻时间大于24小时后真空脱液。
将第一次真空脱液的鲜杨梅,配以一倍以上鲜杨梅容量的冷冻酒液,冷冻时间大于24小时后再次真空脱液。
反复三次,真空提取液混合一体为杨梅酒原液。
10℃以下密闭容器封装保存和运输。
4.2真空脱液方法:
采用通用的食品真空脱水设备。
工作温度在10℃以下食品生产设备要求的环境下。
整个过程的温度补偿不得超过10℃。
4.3酒味杨梅的制造方法:
将第三次真空脱液的鲜杨梅,采用含酒玻璃容器封装,酒液要浸末杨梅。
4.4勾兑酒的配制方法:
将杨梅酒原液勾兑到酒精度为20°以上的米酒中,添加为不同含量的鲜杨梅酒勾兑酒。
5.现场调制方法:
三次冷冻和真空脱液的杨梅酒原液,可以独立冷藏贮存,单独装瓶作为杨梅酒原液,聚餐时可以现场根据口味调制勾兑,饮酒时,根据人体受补承受能力,控制一次性饮用量。
6.有益效果:
盛夏时节食用,消暑解腻。
肠胃不适的时候,喝下即可止泄,并具有除湿、解暑、生津止咳、助消化、御寒、止泻、利尿、防治霍乱预防作用。
口含酒味杨梅后大量饮水,消除人体发热、烦渴、汗出、胸闷心烦、头痛头昏、身重、呕恶、神昏等症状。
实例1,酒味杨梅果脯:
将酒味杨梅取出,在60℃环境下自然脱去酒液,采用果脯佐料,调制后制成蜜饯杨梅。
实例2,酒味杨梅饮:
取酒酿放置冷藏环境(0摄氏度-10℃),根据人群适应加入少量杨梅酒原液,酒味缠绵,消暑生津。
实例3,保鲜杨梅:
产地采摘的杨梅,放入容器内占空间的90%,(放置杨梅挤压,以扁形容器为宜)加入酒精度55°以上米酒,运输储存在冷藏环境,使用时,采用上述冷冻和真空脱液工艺同步制造杨梅酒原液和酒味杨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泰达酒店有限公司;天津恩泽人预防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基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臧筑华,未经天津泰达酒店有限公司;天津恩泽人预防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基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臧筑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51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