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线通信设备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4885.5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5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王作强;卢燕青;陆立;何峣;杨敏维;贾聿庸;朱先飞;黎艳;郭茂文;郭建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3/54 | 分类号: | H04B3/5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孙宝海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线 通信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线通信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G.hn技术是一种能够在电话线、同轴电缆、电力线三种媒介上传输的室内联网通信技术,也称为“基于通用介质的有线联网技术”。
G.hn电力线通信设备为iTV以及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等业务提供了方便快捷家庭联网方案。iTV业务以宽带网络为渠道,以电视机为显示终端,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技术为一体,为用户提供点播、直播等交互式视频服务,是全新的宽带增值业务。
然而,传统的电力线通信多采用两只电力线适配器,通过室内的电源接口供电,同时通过该电源接口耦合或者解耦信号,同时本地配置设备多采用WEB网管的方式。当前的电力线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由于采用强电直接供电,需要在设备内实现变压器,增加器件成本与设备体积,同时也增加了电路设计的难度;
其次,信息接口与供电接口合一增加了传导干扰,使得此类设备不适合按照传统信息设备的电磁兼容性(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要求进行认证;
最后,用户需要对电力线通信设备做一些简单的配置,但是目前本地网管的方式让一些用户使用起来还是比较复杂,很多用户根本不懂得使用本地网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解决传统电力线通信设备中信息接口与供电接口合一,增加了传导干扰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再一个技术问题是:解决传统电力线通信设备中强电供电需要在设备内实现变压器,导致器件成本、设备体积、以及电路设计难度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解决传统电力线通信设备中对于不了解本地网管方式的用户来说,设备管理和配置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线通信设备,包括:
电力线通信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信号耦合单元;电力线通信接口与信号耦合单元连接;电力线通信接口用于传送信号给信号耦合单元,信号耦合单元用于对信号进行耦合或解耦,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用于为电力线通信设备供电。
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还用于传送以太网数据。
所述电力线通信设备还包括:数字信号接口电路和逻辑控制处理器;数字信号接口电路与逻辑控制处理器和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分别连接;数字信号接口电路用于实现本地信号和以太网数据的转换。
所述电力线通信设备还包括: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信号调制解调单元;信号耦合单元与信号发送电路和信号接收电路分别连接,信号调制解调单元与信号发送电路和信号接收电路分别连接;信号调制解调单元用于对信号进行调制或者解调。
所述电力线通信设备还包括: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用于传送以太网数据。
所述电力线通信设备还包括:闪存,在闪存中增加设备管理客户端,用于自动加载,并且在缺省状态以链路状态图标显示在电脑状态栏,以便响应用户点击操作显示参数配置。
所述设备管理客户端还用于向各个节点下发配置信息,并且在确认各个节点都收到和执行配置信息后,统一使配置信息生效。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线通信方法,包括:在电力线通信设备中设置电力线通信接口和通用串行总线接口;通过电力线通信接口向电力线上传送信号;通过通用串行总线接口为电力线通信设备供电。
所述电力线通信方法还包括:通过通用串行总线接口传送以太网数据。
所述电力线通信方法还包括:在闪存中增加设备管理客户端,设备管理客户端向各个节点下发配置信息,并且在确认各个节点都收到和执行配置信息后,统一使配置信息生效。
本发明通过在电力线通信设备中设置电力线通信接口和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电力线通信接口仅传送信号,基于通用串行总线接口为电力线通信设备进行弱供电,一方面,相对于强供电可以减少设备功耗,节省变压器,减少器件成本,缩小产品尺寸,降低布线设计的难度,降低了设备设计生产的准入门槛,有利于电力线通信市场兴起,另一方面,分离供电接口,使信息接口独立,降低了电力线通信接口上的传导干扰,设备容易达到电磁兼容性认证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48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