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路面用彩色再生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4387.0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1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朱平华;李美娟;伍君勇;封金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8 | 分类号: | C04B28/08;C04B18/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面 彩色 再生 透水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建筑、采矿、道路、铁路或桥梁建设的混凝土的配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既有建筑大量拆除,出现大量建筑垃圾尤其是废弃混凝土,废弃混凝土除少数被利用外,大多堆积在城市郊区,严重污染环境。不透水的普通混凝土路面不能及时将地面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造成路面积水。在颜色上普通混凝土和沥青路面多为深灰和黑色,对阳光的反射率非常低,其吸收的热量要远大于绿色草地,导致城市热效应加剧。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透水混凝土除具有普通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外,还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及保湿性。目前,透水混凝土一般采用粗骨料、微细骨料以及胶凝材料配成,粗骨料和微细骨料为单粒级,胶凝材料采用有机高分子树脂,与微细骨料形成砂浆包裹在骨料的周围。这种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一般为5~20MPa,抗折强度一般为1~4MPa,孔隙率一般为5%~30%,透水系数一般为1.0~15.0mm/s。这种透水混凝土在用于路面时,由于孔隙率大,导致强度受到影响,而用于路面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其抗压、抗折强度及耐久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废弃混凝土污染环境、透水混凝土存在抗压、抗折强度及耐久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路面用彩色再生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路面用彩色再生透水混凝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彩色再生透水混凝土由集料、胶凝材料、聚丙烯纤维、减水剂、颜料和水组成;胶凝材料由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组成,胶凝材料的水胶比为0.27~0.33,硅酸盐水泥与矿渣的质量比为6:4~7:3;集料与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2.82~3.80,集料由粗集料和细集料组成,粗集料由天然碎石和废弃混凝土制备的再生碎石组成,再生碎石质量为天然碎石质量的20%,粗集料的粒径为4.75mm-9.5mm;细集料为普通水洗中砂,普通水洗中砂的质量为粗集料质量的5%~20%;聚丙烯纤维质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0.1%~0.3%;减水剂是聚羧酸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质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0.5~1.5%;颜料质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2.5%~7.5%。
本发明路面用彩色再生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所有集料和50%用水量一起加入搅拌机搅拌30s,再加入所有胶凝材料、减水剂、聚丙烯纤维及颜料,搅拌40s,然后加入剩余50%用水量,拌合50s以上,形成均匀、干湿度合适的混合料;最后对混合料振动,用标准养护箱养护即可。
本发明采用合理的配合比和外加剂,能耗省、透水效果好,进一步提高了强度和耐久性。采用再生骨料和普通骨料相结合,可以使废弃资源再生利用,并解决了多孔透水性混凝土材料强度较低的问题。铺设路面后,确保强度,既解决部分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问题,又有效缓解城市热导效应,及时将雨水回流至地下,解决大雨天路面积水反光的问题,具有调节地面空气湿度和回升地下水的作用,并且维持路面鲜艳的颜色,有良好视觉效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路面用彩色再生透水混凝土由集料、胶凝材料、聚丙烯纤维、减水剂、颜料、水组成。
硅酸盐水泥是强度等级为42.5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的密度均为486±1 kg/m3。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组成胶凝材料,胶凝材料的水胶比为0.27~0.33,硅酸盐水泥与矿渣质量比为6:4~7:3。
集料由粗集料和细集料组成,粗集料由天然碎石和废弃混凝土制备的再生碎石组成,再生碎石质量为天然碎石质量的20%。粗集料的粒径为4.75mm-9.5mm。细集料为普通水洗中砂,普通水洗中砂的质量为粗集料质量的5%~20%。集料与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2.82~3.80。
聚丙烯纤维掺量为胶凝材料的0.1%~0.3%。
减水剂是聚羧酸高效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质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0.5~1.5%。
颜料的质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2.5%~7.5%之间。颜料可为氧化铁红或其它颜色颜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43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板式热交换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