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刀片刃磨夹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3898.0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0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蒋大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新区恒锋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00 | 分类号: | B24B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3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刀片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具磨床专用夹具,尤其是一种用于刃磨刀片刃口的专用夹具,属于金属切削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具磨床只能使用通用夹具刃磨刀片,被刃磨的刀片沿工具磨床横向(Y轴)进给距离无法进行高精度调整,更不能进行角度调整,影响刀片的刃磨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三自由度的工具磨床刀片刃磨专用夹具,使用该夹具可精确控制被刃磨的刀片的横向(Y轴)进给距离。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刀片刃磨夹具,包括底板、X轴移动滑台、Y轴移动滑台、至少一块绕X轴转动的弧形角度滑台、Y轴微量进给装置和刀片夹具,所述弧形角度滑台、X轴移动滑台和Y轴移动滑台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最下层的Y轴移动滑台固定在底板上,刀片夹具固定在弧形角度滑台上,Y轴微量进给装置设置在Y轴移动滑台一侧;所述X轴移动滑台包括X轴上滑台和X轴下座,Y轴移动滑台包括Y轴上滑台和Y轴下座,所述X轴上滑台和X轴下座之间、Y轴上滑台和Y轴下座之间分别通过一对直线滚动导轨连接;绕X轴转动的弧形角度滑台包括相互配合外凸的弧形上滑台和内凹的弧形下座,所述弧形上滑台和弧形下座之间通过一对弧形滚动导轨连接,弧形角度滑台内设有调节弧形滑台角度的蜗轮蜗杆机构;所述Y轴微量进给装置包括千分尺测杆、千分尺测杆固定座、Y轴下座连接块和调节螺杆,所述千分尺测杆一端固定在千分尺测杆固定座上,所述千分尺测杆固定座固定在Y轴上滑台一侧上,Y轴下座连接块固定在与Y轴上滑台一侧对应的Y轴下座一侧上,调节螺杆固定在Y轴下座连接块上,调节螺杆一端抵靠在千分尺测杆一端端头上。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刀片刃磨夹具,其中所述 X轴移动滑台移动限位装置平行于支承X轴上滑台的直线滚动导轨,设置在X轴上滑台一侧上,包括两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为T形螺杆,所述T形螺杆通过螺母固定在X轴上滑台的T形槽中。
前述的刀片刃磨夹具,其中绕X轴转动的弧形角度滑台的转动限位装置设置在绕X轴转动的弧形角度滑台的弧形一端上,包括限位板、限位柱,限位板下侧固定在弧形下座上,限位板上侧设有弧形槽,所述限位柱一端穿过弧形槽固定在弧形上滑台上。
前述的刀片刃磨夹具,其中所述Y轴移动滑台进给方向的对侧设有弹性支撑装置,所述弹性支撑装置包括支座、弹簧和弹簧心柱,所述支座固定在底板上,弹簧心柱固定在支座上端,弹簧套在弹簧心柱上,弹簧一端抵靠在Y轴上滑台一侧上,弹簧另一端抵靠在在支座上端内侧。所述支座呈槽形,所述槽形上端位于位于两个限位杆之间,弹簧另一端抵靠在槽形凹档内。
前述的刀片刃磨夹具,其中所述直线滚动导轨和弧形滚动导轨均为交叉滚子滚动导轨。
本发明具有X轴移动、Y轴移动和绕X轴转动三自由度,本发明的X轴移动滑台、Y轴移动滑台和绕X轴转动的弧形角度滑台的可移动或转动部件与固定部件之间均采用交叉滚子滚动导轨连接,精度高、摩擦阻力小,提高了刀片的刃磨质量。本发明的Y轴微量进给装置采用千分尺测杆微量控制刀片的Y轴进给,其精度可控制在0.001mm,大大提高了刀片的刃磨精度。本发明的绕X轴转动的弧形角度滑台可在0-10°内偏转,解决了现有的工具磨专用工装刃磨刀片时只能在固定的角度下刃磨,无法调整刀片装夹的角度的问题。在已有弧形角度滑台上再叠加一块相同的弧形角度滑台,可将本发明的刀片装夹的角度的调整范围扩大到0-20°内,成倍地扩大了刀片装夹的角度的调整范围,减少了工具磨专用工装的种类,进而降低了刀片的刃磨成本。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拆除刀片夹具后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拆除刀片夹具后的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发明装有夹硬质合金铣刀片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新区恒锋工具有限公司,未经镇江新区恒锋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38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