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CB高密封反应粘防水卷材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3509.4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0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黄亮;赖斌;伍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鼎新高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1/04 | 分类号: | B32B11/04;C09J7/02;C09J195/00;C09J153/02;C09J129/14;C09J157/02;C09J133/02;C09J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cb 密封 反应 防水 卷材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CB(采用化学改性和化学粘结技术,Chemical modification and Chemical bonding)高密封反应粘防水卷材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见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有:SBS(弹性塑性体)、防水卷材、塑性体防水卷材,自粘防水卷材等。它们主要以沥青为主料,通过添加改性剂(SBS橡胶、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PE(聚乙烯)树脂、增塑剂、增粘树脂、防老剂等),按一定的配比,在180-230℃高温下进行物理共混,然后将配制好的改性沥青通过成型装置辊压而成。
物理共混的加工方式,需要180-230℃高温,3-4小时。耗能耗时,沥青在高温下不仅容易老化,还会产生大量烟气,污染环境,治理费用高。该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改性剂是以物理的方式均匀分散在沥青中,材料在日晒受热后,这种均匀分散的体系就会被破坏,产品性能下降明显,耐久性和老化性能得不到保障。
通过改性沥青通过物理共混的方式进行,虽然简单易行,但是简单的共混存在诸多问题:1.聚合物改性剂用量较大,成本较高,2.稳定性较差,改性剂与沥青之间缺少必要的化学键相连。
SBS防水卷材的施工主要以热熔的方式进行施工作业,施工过程中,使用明火不安全,高温加热改性沥青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会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污染环境。当材料受热不均匀时,与基层粘结达不到高密封粘结效果,防水难以保障。普通的自粘防水卷材虽然能够使用湿铺或干铺的方法进行施工,但由于与混泥土基层的粘结是通过物理吸附,所以粘结强度不高,经过浸水和热胀循环后与基层分离,而引起渗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CCB高密封反应粘防水卷材及其生产方法,该CCB高密封反应粘防水卷材的粘接效果好、密封效果好,受温度的影响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CCB高密封反应粘防水卷材,其所述CCB高密封反应粘防水卷材为:将反应粘强力胶复合于胎体或高分子薄膜上,然后进行涂布、定厚,冷却成型、收卷打包工序制成,所述反应粘强力胶,包括:石油沥青45-60%;软化剂3-5%;热塑性弹性体5-8%;化学改性剂1-3%;防老剂0.02-0.05%;增粘树脂2-3%;功能助剂1-2%;填料20-35%。
优选地,所述热塑性弹性体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段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化学改性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
优选地,所述防老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优选地,所述软化剂为:环烷油。
优选地,所述填料为CaCO3或硅酸钙。
优选地,所述功能助剂为:聚羧酸钠盐,所述增粘树脂为石油树脂。
一种CCB高密封反应粘防水卷材的生产方法,其包括步骤:
按照上述配方,先将石油沥青加热至120-130℃,然后加入软化剂和热塑性弹性体,于150-160℃搅拌研磨30分钟;
加入化学改性剂,保持160-170℃温度下,搅拌1小时,停止加热;
然后加入防老剂、增粘树酯、功能助剂和填料,搅拌30分钟后,改性完毕,形成反应粘强力胶;
将该反应粘强力胶在120-140℃输送至成型线上进行涂布在复合于胎体或高分子薄膜上、定厚、冷却成型、收卷打包工艺,制备成反应粘防水卷材。
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的CCB高密封反应粘防水卷材及其生产方法,粘结不受外界影响及时间延长而下降,不空鼓,不窜水,不分层,使用寿命更长久,粘结非常致密和牢固,该CCB高密封反应粘防水卷材的粘接效果好、密封效果好,受温度的影响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CCB高密封反应粘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CCB高密封反应粘防水卷材为:将反应粘强力胶复合于胎体或高分子薄膜上,然后进行涂布、定厚,冷却成型、收卷打包工序制成,所述反应粘强力胶,包括:石油沥青45-60%;软化剂3-5%;热塑性弹性体5-8%;化学改性剂1-3%;防老剂0.02-0.05%;增粘树脂2-3%;功能助剂1-2%;填料20-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鼎新高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鼎新高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35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