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油漆废气处理系统的油漆房以及油漆废气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3487.1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1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邱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四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5/12 | 分类号: | B05B15/12;B01D50/00;B01D53/18;B01D53/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刘林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漆 废气 处理 系统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具行业,涉及家具喷涂油漆所在的油漆房以及油漆废气的处理技术,特指一种带油漆废气处理系统的油漆房以及油漆废气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家具产品及其部件做好后要经过打磨、喷涂油漆和烘干等工序方能成品。喷涂油漆是在油漆房中进行,喷涂油漆过程中雾化的油漆除了喷涂在工件上以外,会有20%左右的油漆雾无法附着,而会游离在空气中。现有的油漆房内通常具有一油漆房主体,其上设有压力密封门、补风机、水帘机以及循环水池等设施,并设有直接与外部连通的排污管道。游离在空气中的油漆雾一部分会被水帘机产生的水帘吸附,但仍有相当部分的油漆雾无法吸附而从排污管道排入大气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此外,现有油漆房上的补风机向房内补充空气过程中,会是房内空气产生流动,使油漆雾随之漂流,容易被作业人员吸入,威胁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现有的油漆房内的设施过于简单,相应的也无法对油漆废气做到合理的处理,致使大量的油漆雾排出,给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带油漆废气处理系统的油漆房。
本发明实现其目的之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油漆废气处理系统的油漆房,所述油漆房具有一油漆房主体,油漆房主体内设有水帘装置,其中:所述油漆废气处理系统包括与油漆房主体连通的废气处理室,所述废气处理室内设有与油漆房主体底部的废气出口连通第一纵向通道、与第一纵向通道的顶部相连通的第二纵向通道、与第二纵向通道底部相连通的第三纵向通道、第三纵向通道的顶部设有排气口;于所述第一纵向通道中设有第一喷淋单元,于所述第二纵向通道中设有第二喷淋单元,于所述第三纵向通道中设有第三喷淋单元,于所述排气口处安装有活性炭过滤棉。
于所述油漆房主体的顶部安装有水冷式空调风机,且在油漆房主体的顶壁下方安装有恒压过滤层,即恒压过滤层与顶壁之间形成一缓冲隔腔。
该油漆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油漆房主体和废气处理室底部并连通的循环水池以及循环水泵。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相应的油漆废气处理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漆房油漆废气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中包括一次喷淋处理、二次喷淋处理和三次喷淋处理。
具体而言,所述油漆废气的处理步骤如下:
s1、水帘吸附步骤:即喷涂产生的油漆废气直接被水帘吸附并流入循环水池;
s2、冷空气压沉:即利用从油漆房顶部进入的冷空气下沉带动残余在空气中的油漆废气下沉,从油漆房主体底部的废气出口排出;
s3、一次喷淋处理:即从油漆房主体底部的废气出口排出的油漆废气进入废气处理室的第一纵向通道,通过第一喷淋单元喷出的水雾吸附油漆废气中油漆雾;
s4、二次喷淋处理:经一次喷淋处理后的油漆废气进入第二纵向通道,通过第二喷淋单元喷出的水雾吸附油漆废气中油漆雾;
s5、三次喷淋处理:经二次喷淋处理后的油漆废气进入第三纵向通道,通过第三喷淋单元喷出的水雾吸附油漆废气中油漆雾;
s6、活性炭过滤处理:经三次喷淋处理的废气经过活性炭过滤棉后排出。
所述油漆房主体底部废气出口处油漆废气的流速为5m/s~10m/s。
所述的喷淋处理中各喷头喷淋的水的流量为3L/s~5L/s。
本发明油漆房通过增加废气处理室对油漆废气进行处理,在现有水帘吸附处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道喷淋处理工序以及一道活性炭过滤工序,从而使油漆废气中的油漆雾以及异味完全去除,确保排出的空气中不含油漆雾和异味,从而避免污染大气环境和威胁人体健康。同时,油漆房顶部采用水冷式空调风机向房内补风,并在油漆房内增设一层恒压过滤层,使房内各处冷风均匀平稳地下沉,带动油漆雾平稳下沉,避免了油漆房内空气横向流动和油漆雾上扬,使房内作业人员不易吸入油漆雾,大大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油漆房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油漆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四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四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34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二维运动补偿的道路监控摄像头防抖装置
- 下一篇:布控球型摄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