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栽培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0901.3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1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桥本昌树;能町真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栽培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栽培容器,该植物栽培容器具有可以储存通过供水单元供给的植物栽培用水的贮水部和可以载置吸水性的植物栽培床材料的植物栽培用空间,在贮水部设有将超过规定高度的植物栽培用水排出的溢流管。
背景技术
与该种类的植物栽培容器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有以下所示的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植物栽培容器通过泵等供水单元向植物栽培容器的贮水部供给植物栽培用水,此时植物栽培用水以不超过溢流管的上端的水位积存在贮水部中,一部分被浸渍在该积存的植物栽培用水中的植物栽培床材料将植物栽培用水向上吸,在内部保持适量的植物栽培用水,因此可以对植物栽培床材料上所栽种的植物进行适当的栽培。
当供给超过植物栽培床材料的吸水能力的量的植物栽培用水时,或者通过供水单元供给植物栽培用水的供给速度超过植物栽培床材料的吸水速度时,多余的植物栽培用水从溢流管排出。尤其是,当多个植物栽培容器上下层叠使用时,从溢流管排出的植物栽培用水作为植物栽培用水供给于设置在下方的植物栽培容器,最终层叠的全部植物栽培容器的植物栽培床材料吸收所需量的植物栽培用水。另外,从设置在最下层的植物栽培容器的溢流管排出的植物栽培用水回收在适当的贮水容器中,从而根据需要,作为下次的灌水用植物栽培用水加以利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45015号公报(0021段、图2)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植物栽培容器中,从一个植物栽培容器的溢流管排出的植物栽培用水不通过配置在其下方的植物栽培容器(下层植物栽培容器)的贮水部而直接进入下层的植物栽培容器的溢流管,存在向下层植物栽培容器中所种植的植物的灌水不充分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鉴于以上例子所示的以往技术的植物栽培容器所带来的课题,提供一种从溢流管排出的植物栽培用水可以容易且可靠地供给于下层植物栽培容器的贮水部的植物栽培容器。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容器的特征结构是,
具有可以储存通过供水单元供给的植物栽培用水的贮水部、和可以载置吸水性的植物栽培床材料的植物栽培用空间,
在所述贮水部上设有将超过规定高度的植物栽培用水排出的溢流管,在所述溢流管的上端的上方,设有与所述溢流管的轴心交叉的遮蔽板。
在上述的特征结构的植物栽培容器中,即使向下方穿过植物栽培容器的溢流管的植物栽培用水向位于下方的植物栽培容器的溢流管的开口部落下,但其一大半被与溢流管的轴心交叉地设置的遮蔽板拨回到外侧,因此正确地供给于位于下方的植物栽培容器的贮水部。
另外,在上述的特征结构的植物栽培容器中,与将溢流管的位置彼此不同的两种植物栽培容器交替层叠使用的结构等相比,由于植物栽培容器以及植物栽培床材料的形状可以统一成一个,可以将制造成本控制得较低。
此外,与在溢流管的上端等安装分体的遮蔽板的结构等相比,可以减少植物栽培容器的结构部件件数。
另外,如果是没有遮蔽板的溢流管,则由于接收溢流的植物栽培用水的溢流管的开口部是横向延伸的平面状,因此具有孔被栽培的植物的叶子阻塞、容易引起排水堵塞的倾向。但是,在所述特征结构的植物栽培容器中,由于在溢流管的上部有遮蔽板,溢流管的开口部是纵向延伸、且沿着溢流管的外周连续地延伸的弯曲面状或者多角面状,因而不会产生开口部被栽培植物的叶子完全阻塞的问题,不易引起排水堵塞。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结构是,设置有将在横向上彼此相邻的植物栽培用空间隔开的隔开板,所述遮蔽板从所述隔开板的侧面向横向突出形成。
采用本结构时,与从溢流管的一部分竖立设置用于支撑遮蔽板的专用部件的结构等相比,可以简单地实现具有充分的强度的遮蔽板。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结构是,设置有从所述溢流管的上端向所述遮蔽板伸出的连接部、和从所述遮蔽板的除所述连接部以外的周缘部向上竖立设置的引导壁部。
采用本结构时,到达遮蔽板的上表面的植物栽培用水可以被引导壁部引导到连接部,从连接部沿着溢流管的外周面可靠地到达贮水部。即,不存在到达遮蔽板的上表面的植物栽培用水经由遮蔽板的缘部到达溢流管的内部的担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未经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09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