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BDF空腹楼板的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7344.X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6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乔秋林;白山巍;郭延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行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36 | 分类号: | E04B5/36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5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bdf 空腹 楼板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方法,具体为一种BDF空腹楼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生活与空间紧密相关,空间与建筑相互依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建筑朝着多样化发现发展,而传统建筑结构大多采用框架梁、板方案,因而极大制约了建筑物的净空高度,降低了其使用功能。如何实现为满足建筑的大开间、大跨度、大荷载,同时又要达到无明梁或宽扁梁、以及灵活分隔的水平结构体系,是长期困扰建筑界的难题。而BDF薄壁箱体的研发成功,为现浇混凝土空腹楼盖结构提供了一种性能可靠、质量稳定的内模形式,可节约混凝土用量,减少地震作用;减少楼板的配筋率,降低了工程造价。但现有BDF空腹楼板的施工方法工序复杂,增加了施工的时间和施工难度,致使施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BDF空腹楼板的施工方法复杂导致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BDF空腹楼板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BDF空腹楼板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支模架体的木龙骨上铺设底模板;
步骤二、在底模板上的设计部位绑扎底板钢筋、梁钢筋,底板钢筋和梁钢筋形成用于放置BDF箱体的网格,并在梁钢筋内预埋管线;
步骤三:在底板钢筋和梁钢筋形成的网格内放置BDF箱体;
步骤四:在底模板上纵横每隔1500-2000mm处设抗浮点(即抗浮点位于边长为1500-2000mm的正方形的四个角上),在底模板的抗浮点位置钻孔,用12#-14#双股铅丝穿过底模板上的孔并与支模架体绑扎牢固;
步骤五:在BDF箱体的顶部纵横绑扎板面钢筋并将板面钢筋与梁钢筋进行绑扎,将12#-14#双股铅丝的另一端固定在板面钢筋上;在抗浮点放置马凳筋;
步骤六:浇筑混凝土;
步骤七:养护、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拆模。
本发明所述施工方法工序简单,有效缩短了工期,施工效率高;解决了现有BDF空腹楼板的施工方法复杂导致施工效率低的问题,可广泛适用于BDF空腹楼板的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模架体;2-底模板;3-底板钢筋;4-垫块;5-梁钢筋;6-BDF箱体;7-双股铅丝;8-板面钢筋;9-垫铁。
具体实施方式
BDF空腹楼板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支模架体1的木龙骨上铺设底模板2;
步骤二、在底模板2上的设计部位绑扎底板钢筋3、梁钢筋5,底板钢筋3和梁钢筋5形成用于放置BDF箱体6的网格,并在梁钢筋5内预埋管线;
步骤三:在底板钢筋3和梁钢筋5形成的网格内放置BDF箱体6;
步骤四:在底模板2上纵横每隔1500-2000mm(1500mm、1750mm、2000mm)处设抗浮点,在底模板2的抗浮点位置钻孔,用12#-14#双股铅丝7穿过底模板2上的孔并与支模架体1绑扎牢固;
步骤五:在BDF箱体6的顶部纵横绑扎板面钢筋8并将板面钢筋8与梁钢筋5进行绑扎,将12#-14#(12#、13#、14#)双股铅丝7的另一端固定在板面钢筋8上;在抗浮点放置马凳筋;
步骤六:浇筑混凝土;
步骤七:养护、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拆模。
具体实施时,在底模板2与底板钢筋3、以及BDF箱体6与板面钢筋8之间设有垫铁9且数量为每平米2个;在BDF箱体6的四个侧面与梁钢筋5之间均放置两个厚度为10-15mm的垫块4;从而避免了底模板与底板钢筋、BDF箱体与板面钢筋、箱体与梁钢筋之间的直接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行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行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73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