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线染色一体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6760.8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8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蔡海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弘贸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21/00 | 分类号: | D06B21/00;D06B3/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线 染色 一体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线染色一体机。
背景技术
纱线是由纺线机将棉、麻、丝等纤维加捻聚合而成。纱线既是棉麻丝等纤维的产品,又是布匹面料等生产时的原材料。因此纱线的生产是整个纺织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接。纱线在从纺线机上生产出来时通常为白色。而为了美观人们生产的布匹面料常常为五颜六色,这些各种颜色的布匹面料有些是通过单色的面料(主要是白色)印染而来,有些是通过不同颜色的纱线直接纺织而来。
各种颜色的纱线通常都是由白色的纱线染色而来,传统的染色以及后续的处理是个十分繁琐的过程,耗时耗工,费用较高。而且染色时需要专门的机器耗费大量的时间,大大增加了整个布匹面料生产的周期。而且在染色的过程中,一些小批量特殊颜色的纱线,其生产成本尤其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将纺线染色一起完成,大大缩短了纱线生产周期的纺线染色一体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纺线染色一体机包括纺线主机、染色箱、烘干器;所述纺线主机主要完成单色纱线的生产,所述纺线主机生产出来的纱线通过进纱轮进入所述染色箱中,所述染色箱内部装有染色液,所述纱线从染色液中穿过,经由出纱轮进入所述烘干器,烘干器将所述纱线中水分蒸发掉,纱线穿过所述烘干器后与收纱设备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染色箱内装有成对的染色轮,所述染色轮浸在所述染色液中,所述纱线从染色轮中间挤压穿过。染色轮挤压纱线更加便于纱线对染色液中颜料的吸收。
作为优选,正对所述出纱轮上纱线的位置装有吹液管,将纱线中多余的染色液吹落到所述染色箱中。
作为优选,所述纱线在烘干器内以来回弯折的方式通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纺线染色一体机通过染色箱直接对纺好的纱线进行染色,通过烘干器将染色后的纱线快速的烘干,将纺线染色过程集合成一体。这样不同颜色纱线的生产过程大大加快,不需要专门的染色设备和人员,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纺线染色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烘干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纺线主机;2、染色箱;21、染色液;22、染色轮;3、烘干器;31、滑轮;4、纱线;5、进纱轮;6、出纱轮;7、吹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中实施例所示,本纺线染色一体机包括纺线主机1、染色箱2、烘干器3;所述纺线主机1主要完成单色纱线的生产,所述纺线主机1生产出来的纱线4通过进纱轮5进入所述染色箱2中,所述染色箱2内部装有染色液21,所述纱线4从染色液21中穿过,经由出纱轮6进入所述烘干器3,烘干器3将所述纱线中水分蒸发掉,纱线4穿过所述烘干器3后与收纱设备相连。
纺线染色一体机通过染色箱2直接对纺好的纱线4进行染色,通过烘干器3将染色后的纱线4快速的烘干,该设备将纺线染色过程集合成一体。这样不同颜色纱线的生产过程大大加快,不需要专门的染色设备和人员,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如图1所示,所述染色箱2内装有成对的染色轮22,所述染色轮22浸在所述染色液21中,所述纱线4从染色轮22中间挤压穿过。染色轮22挤压纱线4中的纤维,使得纱线4中的纤维变形,这样所述染色液21中的颜料更加容易进入纱线4中,更加便于纱线对染色液中颜料的吸收。
如图1所示,正对所述出纱轮6上所述纱线4的位置装有吹液管7。所述纱线进入所述出纱轮时,部分染色液21会被挤压出来,吹液管7与气路相连,吹出气体染色液21吹落到所述染色箱2中。这样使得所述纱线进入所述烘干器时水分大大减少,便于烘干。
如图2所示,所述纱线4在烘干器3内以来回弯折的方式通过。所述纱线4在烘干器中,通过固定在烘干器3中的滑轮31来回弯折缠绕,大大增加了所述纱线4的烘干面积,使得烘干效果更加明显,缩短了烘干时间,提高了纱线的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弘贸纺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弘贸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67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燃料贮存池的被动式冷却装置
- 下一篇:光学记录媒体以及记录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