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机车辅助变流柜测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72594.4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1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霞;于行飞;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丁琛 |
地址: | 037038***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机车 辅助 变流柜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机车辅助变流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力机车辅助变流柜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机车上辅助变流柜的部件集中安装在辅助变流柜里,主要实现以下两种功能:一是为整车的辅助系统提供400V的三相交流电源;二是为机车的蓄电池充电,同时为整车的110V直流负载提供电源。辅助电气系统具有完善的过流、过载、短路、过压、欠压、过热等保护功能。辅助变流柜传统的试验方法是将机车的主电路和辅助电路进行联调试验或者只进行部分试验,最后装车后完成所有的试验内容。借用机车上的设备独立完成辅助变流柜试验,牵扯的部件较多,一方面不能在设计初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有问题不容易查找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机车变流器测试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实现试验方便、缩短整车安装周期、便于查找变流器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电力机车辅助变流柜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
滤波电容组,用于稳定输入电源和辅助变流柜之间的波纹,连接在输入电源与辅助变流柜之间,所述滤波电容组由电感和一个并联电路串联构成,该并联电路由电阻和电容并联形成;
交流负载模拟电路,用于模拟机车上的交流负载,由多个模拟子单元构成,所述模拟子单元由三支并联支路和一个接触器构成,每支并联支路均由电阻和电感串联形成;
直流负载模拟电路,用于模拟机车上的直流负载,由蓄电池组和至少一个电阻连接构成;
控制面板,连接辅助变流柜插座及辅助变流柜控制单元并为辅助变流柜内部器件供电;
网络控制模块,用于模拟机车主处理单元及牵引控制单元与辅助并与辅助变流柜控制单元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电力机车辅助变流柜测试系统,通过该系统不需要借助电力机车上的其他设备独立完成辅助变流柜所有的试验,可在整个机车安装前或安装的同步进行辅助变流柜的试验,大大缩短了安装周期,并且在试验时安装简单,对于机车的各中工况都易于测试,及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测试的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流负载模拟电路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流负载模拟电路的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面板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流负载模拟电路的原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流负载模拟电路的原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面板的原理图;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机车辅助变流柜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滤波电容组1、交流负载模拟电路2、直流负载模拟电路3、控制面板4和网络控制模块5;
滤波电容组1,用于稳定输入电源10和辅助变流柜20之间的波纹,连接在输入电源10与辅助变流柜20之间,滤波电容组1由第一电感11和一个并联电路串联构成,该并联电路由第一电阻12和电容13并联形成;这个并联电路的第一电阻12和电容13可以为两个以上且均并联;参见图1;
交流负载模拟电路,用于模拟机车上的交流负载,由多个模拟子单元29构成,模拟子单元29由三支并联支路和一个第一接触器21构成,每支并联支路均由第二电阻22和第二电感23串联形成;参见图2;
直流负载模拟电路,用于模拟机车上的直流负载,由第一蓄电池组31和至少一个第三电阻32连接构成;参见图3;
控制面板,连接辅助变流柜插座41及辅助变流柜控制单元42并为辅助变流柜内部器件供电;具体为辅助变流柜控制单元42和故障接触器43提供DC110V电源;参见图1、图4;
网络控制模块5,用于模拟机车主处理单元及牵引控制单元与辅助并与辅助变流柜控制单元42连接。参见图1;
本发明提供的电力机车辅助变流柜测试系统,通过该系统不需要借助电力机车上的其他设备独立完成辅助变流柜所有的试验,可在整个机车安装前或安装的同步进行辅助变流柜的试验,大大缩短了安装周期,并且在试验时安装简单,对于机车的各中工况都易于测试,及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测试的质量和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25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