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逆流色谱从川芎提取物中制备洋川芎内酯I和H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572324.3 申请日: 2012-12-26
公开(公告)号: CN103896892A 公开(公告)日: 2014-07-02
发明(设计)人: 王新平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张江中药现代制剂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主分类号: C07D307/88 分类号: C07D307/8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01203 上海***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高速 逆流 色谱 川芎 提取物 制备 内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洋川芎内酯I和H(senkyunolide I, senkyunolide H)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提取物中制备洋川芎内酯I和H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为伞形科植物,其药用部位为根茎。川芎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临床常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痺痛、跌打损伤等。 

苯酞类化合物是存在于川芎中的一类化合物,被证明在心血管、血液和平滑肌方面有活性,可以被认为是川芎药效的物质基础之一。 

洋川芎内酯I和H(senkyunolide I and senkyunolide H,式1)是自川芎及川芎等中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苯酞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脂溶性和水溶性,能够迅速进入血液和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开发新药的潜力。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其能够减轻ConA 引红细胞的变形性损伤,降低其聚集性【时珍国医国药, 2003, 14(12): 738~739】;抑制豚鼠心肌细胞及人神经细胞瘤的钙内流;减低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脑干中NO,并抑制NO合酶的活性【Clin Exp Pharmacology Physion, 1999, 26:845~846】。 

目前技术公开洋川芎内酯I和H的制备方法【色谱, 2004, 22(1): 41~43】是从川芎的醇提物中,通过石油醚及乙酸乙酯依次萃取,然后依次通过硅胶柱、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及MCI gel CHP-20柱从分离而得。该方法非常繁琐,不利于工业化生产,且产率极低(文献报道仅为百万分之一点九)。因此洋川芎内酯I和H分离手段的不足是限制其医药用途的一个主要原因。 

式1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从川芎提取物中制备洋川芎内酯I和H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备手段繁琐,产率极低的技术问题。 

[1]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制备洋川芎内酯I和H的方法。 

[2]  高速逆流色谱是一种独特的不用固态载体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消除了由于样品在固相载体上的不可逆吸附和降解造成的损失,能实现连续有效分离的实用分离制备技术,能采用多种多样的溶剂系统对任何极性范团的祥品进行分离,能实现从微克、微升量级的分析分离到上百毫克、数克量级的制备提纯。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上的应用特别广泛。 

[3]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取正丁醇、乙酸、水混合分层后取上相充满高速逆流色谱柱,转动主机,泵入上相做流动相,将川芎提取物溶于下相由进祥阀进样,SP-200紫外检测器检测,根据图谱收集含有洋川芎内酯I和H的洗脱液部分,收集液用NaCO3调pH至5~6,收干,用乙酸乙酯溶解,减压干燥,即得洋川芎内酯I和H两种的混合物浸膏。 

[4]  本发明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其分离速度快、分离量大、样品无损失,克服了硅胶柱死吸附的缺陷,同时在制备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物。所述的正丁醇、乙酸、水混合比为4:1:5,主机转动速度可为800~1000 rpm,流动相流速控制在2~3 mL·min-1,进样体积控制在10~30 mL。 

[5]  本发明不仅简化了洋川芎内酯I和H的制备工艺,而且极大地提高得率,可用于洋川芎内酯I和H的工业制备。 

附图说明

图1为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川芎提取物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列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洋川芎内酯I和H的制备 

1.样品:川芎提取物,系参考专利从川芎提取物中制备洋川芎内酯I的方法(冯怡, 徐德生, 阮克峰, 梁爽.从川芎提取物中制备洋川芎内酯I的方法:中国, 102108074. A[P]. 2009-12-24.)从川芎药材提取获得。

2.仪器:TBE-300A高速逆流色谱仪,上海同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3.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张江中药现代制剂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未经上海张江中药现代制剂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23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