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茶用金银花采收加工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569824.1 申请日: 2012-12-26
公开(公告)号: CN103005099A 公开(公告)日: 2013-04-03
发明(设计)人: 王康才;白敏会;崔志伟;郑晖;徐林燕 申请(专利权)人: 镇江市三明中药材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F3/34 分类号: A23F3/34;A01D91/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2121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金银花 采收 加工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金银花的采收加工技术,特别是一种茶用金银花采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保健产品成为人们的首要选择。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性味甘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能,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诸病,是我国四十种大宗药材之一。金银花除药用外,还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金银花露、洗涤液等,茶类饮料的药用进一步扩大了金银花的应用范围,如王老吉等就是茶用商品化的范例。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商家直接金银花烘干制成茶进行售卖,但多数人反映,金银花茶味苦,口感不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适宜茶用银花的采收标准、采收时期、加工方法研究。

现有技术文献1CN 102406012A公开了一种金银花鲜茶制作工艺,“金银花鲜茶的制作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1)鲜茶采收:采摘梗、叶、花连体的金银花鲜花或花蕾,或不带梗、叶的金银花鲜花或花蕾;(2)快速蒸汽杀青:将连体金银花鲜花或不带梗、叶的金银花鲜花或花蕾置于蒸汽杀青装置内,当蒸汽发生器内有连续蒸汽产生时,将产生的蒸汽输送至蒸汽杀青装置内,对蒸汽杀青装置内的金银花进行快速蒸汽杀青,杀青完成后将金银花取出,并快速冷却至常温或常温以下;(3)烘干:将快速蒸汽杀青完成后的金银花置于烘干装置内,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30~150t,烘干至水份含量不超过5%;(4)密封冷冻:用锡箔纸大袋包装,置于冷库内进行冷冻,冷冻温度为15℃以下;(5)去杂:去除金银花鲜茶内的夹杂物;(6)包装:将合格的金银花鲜茶分袋密封包装,置于常温、干燥装置内保存。”

现有技术文献2CN 102113594A公开了一种金银花微粉茶,“本发明的目的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首先,本发明选用的是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的道地南江金银花,其海拔高度≥800m,其绿原酸含量≥5%,其花期为三青期、二白期,无农药残毒,无毒虫,无工业污染的优质金银花。杀青采用专用微波杀青机,紧接杀青之后采用的0℃-5℃低温速冻降温2分钟,物料温度达到20℃。采用二次干燥方法,第一次时间20分钟,温度100℃110℃,干度达到含水量15%。第二次5分钟,温度100℃,干度达到含水量5%。采用二次粉碎法,第一次采用食品粉碎机100目粉碎,第二次采月流化床对撞式气流磨800目粉碎。成品在0℃-5℃条件下低温保藏。”

现有技术文献3CN 102356794A公开了一种金银花茶加工方法,“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定时采摘,花蕾分级,蒸汽杀青,热风烘干,自然冷却,包装入库;其具体步骤如下:1.定时采摘:每年5月底至7月初,在金银花结蕾期的每天上午8:30-11:00时间之内采摘,采摘时只采青花,花蕾太青或者花蕾翻白的不要,采摘时一手托花簇的簇柄,一手抓住2cm以上部分花蕾,轻轻掰下,用竹篮盛装,采后轻放摊开。2.花蕾分级:采后3小时之内儆好清选除杂和分级工作。3.蒸汽杀青:将新鲜金银花蕾投入蒸汽杀青机传送带上,投入时应匀速、均匀摊开铺平,厚度0.5cm左右,投放速度为70-100g/s,投放量为200-300kg/h,蒸汽温度118-125℃,蒸汽压力0.02-0.03Mpa,流量为200-230kg/h,传送速度为1.5-2cm/s,杀青时间120-180s。4.热风烘干:金银花蕾除湿后立即投入烘干机传送带上用热风烘,投入时应匀速、均匀摊开铺平,厚度0.3cm左右,投放速度为70-100g/s,投放量为200-300kg/h,入仓时热风温度为120-125℃,出仓时热风温度为风110-115℃,风压为0.02-0.03Mpa,热风流量为900012000m3/h,传送速度为1.5-2cm/s,烘干时间为30-45分钟。5.自然冷却:烘干后的金银花茶自动落入干花输送带,再落入竹筛盘内,放在干燥阴凉处摊晾自然冷却。6.包装入库:摊晾后放入食品级塑料袋,外套编织袋,放入专用温控贮藏室进行保质贮藏,贮藏室温度为18-26℃,湿度为45%-65%,然后等待分装销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三明中药材研究所,未经镇江市三明中药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98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