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边切模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8273.7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4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均;黄溪;张红军;成赣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14 | 分类号: | B21D2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成型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边切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翅片模具属于一种连续冲压模具,是将铝带、铜带和不锈钢等冲压成各种形状的精密模具。其中,边切刀是高速冲床翅片模具中的一个部件,用于切除铝箔的边缘材料,以保证产品质量。
目前,使用的边切刀的刃口平整连续,其剪切物料后,切口处形成的面是一个整体平面,剪切下来的边切废料是一个整体,该废料的长度为步进长度,即模具一次送料的长度。但是,当废料长度较大时(如四步进边废料长度达88mm),单片废料的重量较重,易沉积在负压回收系统管道中,形成堵塞。当废料堵塞到边切刀落料孔处时,还会影响产品质量;此外,堵料时需停机维修,既降低设备运行稳定性,也导致生产不能稳定进行,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边切模具装置,以减小废料的长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边切模具装置,以减小废料的长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边切模具装置,包括设置在凸模底座上的凸模座、设置在所述凸模座上的边切上刀和边切下刀,且所述边切上刀和所述凸模座配合形成第一剪切刃,所述边切上刀和所述边切下刀配合形成第二剪切刃,还包括:
开设在所述边切上刀上的凹槽;
与所述凸模座相连,且能够与所述边切上刀发生相互靠近运动的边切中刀,所述边切中刀与所述凹槽的侧壁配合形成用于将物料边沿长度方向剪切的第三剪切刃。
优选地,上述的边切模具装置中,所述边切中刀具有中刀刃,且所述中刀刃与所述凹槽的侧壁配合形成所述第三剪切刃。
优选地,上述的边切模具装置中,所述切边中刀与所述边切上刀沿长度方向的中部相对。
优选地,上述的边切模具装置中,所述第一剪切刃和所述第二剪切刃垂直。
优选地,上述的边切模具装置中,所述第三剪切刃与所述第二剪切刃垂直。
优选地,上述的边切模具装置中,所述凹槽为弧形槽。
优选地,上述的边切模具装置中,还包括用于对所述边切上刀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边切上刀相连。
优选地,上述的边切模具装置中,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边切上刀通过复位销相连。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边切模具装置,包括设置在凸模底座上的凸模座、设置在凸模座上的边切上刀和边切下刀,且边切上刀和凸模座配合形成第一剪切刃,边切上刀和边切下刀配合形成第二剪切刃,还包括:开设在边切上刀上的凹槽;与凸模座相连,且能够与边切上刀发生相互靠近运动的边切中刀,边切中刀与凹槽的侧壁配合形成用于将物料边沿长度方向剪切的第三剪切刃。工作时,通过第一剪切刃和第二剪切刃的配合将物料边从物料上剪切下来,然后通过第三剪切刃将物料边沿长度方向剪断,从而减小了物料边沿长度方向的尺寸,有效防止了物料边沉积堵塞在负压回收系统的管道中的问题,进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边切模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边切模具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视图;
图4为图2中B-B方向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边切上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核心是提供一种边切模具装置,以减小废料的长度。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5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切模具装置,包括设置在凸模底座7上的凸模座4、设置在凸模座4上的边切上刀3和边切下刀2,且边切上刀3和凸模座4配合形成第一剪切刃81,边切上刀3和边切下刀2配合形成第二剪切刃82,还包括:开设在边切上刀3上的凹槽31;与凸模座4相连,且能够与边切上刀3发生相互靠近运动的边切中刀1,边切中刀1与凹槽31的侧壁配合形成用于将物料边沿长度方向剪切的第三剪切刃83。
工作时,通过第一剪切刃81和第二剪切刃82的配合将物料边从物料上剪切下来,然后通过第三剪切刃83将物料边沿长度方向剪断,从而减小了物料边沿长度方向的尺寸,有效防止了物料边沉积堵塞在负压回收系统的管道中的问题,进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82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