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芯自行式连续切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5357.5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2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德寿 |
主分类号: | E21B25/10 | 分类号: | E21B25/1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田小伍;田云红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 连续 样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芯自行式连续切样机。
背景技术
岩芯钻探属于地质勘探活动的一种手段,经钻探取出的岩芯,通过化学分析查明岩石中矿物成份及其含量。按照勘探规范,钻探所采取的岩芯是不能全部用于分析的,必须留存一半,用另一半进行化学分析,此种分析被称为劈半法。劈半法取样目前有两种主要方法,一种方法是将岩芯固定,用坚硬的金属切刀(铡刀)沿岩芯轴线下压将其劈开;其存在问题是劈样机笨重、效率低下,劳动强度过高,劈开样品不规则且不安全。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高速旋转的金刚石锯片将岩芯沿轴线切开,目前采用的典型方法是将岩芯卡在可以前后移动的卡具上,靠人力推动卡具使锯片切入岩芯,往返一次切开一块岩芯,切样设备较大不利于野外作业。以上取样方法均需要调整岩芯卡具,并需人力干预或推动卡具,劳动强度高,切样效率低,设备搬运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劳动强度低、切样效率高且便于搬运的岩芯自行式连续切样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岩芯自行式连续切样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切割刀具,机架上设有一供岩芯滑落的岩芯导管,切割刀具设置于岩芯导管旁边,切割刀具轴线与岩芯导管轴线垂直,岩芯导管与切割刀具对应部分开设有轴向槽,切割刀具伸入轴向槽内。
轴向槽位于岩芯导管径向中间位置。
岩芯导管倾斜插设于切割刀具下方。
所述岩芯导管内径略大于岩芯直径,与水平方向呈30°~50°角倾斜。
所述岩芯导管上端与机架铰接,下端与机架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切割刀具上设有防护罩。
所述机架上设有冷却水容器,与冷却水容器连通的水管出口接近切割刀具。
所述切割刀具与电机连接,电机前端设置电机轴松紧按钮。
所述机架整体呈上小下大的梯形;机架底部设有可拆卸支腿,机架内设有工具箱,机架外部设有机架盖板。
所述机架底部设有接样盘。
本发明的优点是:
1.倾斜设置的岩芯导管可以使岩芯依靠重力在导管内自行下落,并通过切割刀具完成岩芯切割,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
2. 岩芯切割的工序是连续的,正在进行切割的岩芯完全进入导管后,另一块岩芯即可接着放入,可以实现连续切割,大大提高了岩芯的切割效率,在岩芯切割工艺上是个质的飞跃;
3.用于切割样品的切割刀具、电机及岩芯导管等所有组件全部安装在机架内部,从而大大减小了切样机体积和重量,并减少了用于支撑冷却水容器的支架,切样机结构紧凑,搬运十分方便;
4. 机架整体呈上小下大的梯型,不仅小巧而且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岩芯自行式连续切样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一供岩芯滑落的岩芯导管6,机架1上设有切割刀具2,切割刀具轴线与岩芯导管轴线垂直,切割刀具2安装于防护罩5内的电机23的轴上的锯片卡座上,并用紧固螺栓4和锯片压盖3将切割刀具2压紧,在切割刀具2下方设有倾斜设置的岩芯导管6,岩芯导管6在位于切割刀具2处的上部和下部开设有宽度约8-10mm轴向槽7,使切割刀具2能够灵活地放入岩芯导管6,轴向槽7位于岩芯导管6的径向中间位置,满足切割刀具2沿岩芯12轴线将其对半切开。岩芯导管6为内径略大于岩芯12直径的钢管,其与水平方向呈30°~50°角倾斜。岩芯导管6上端与机架1通过转轴8铰接,下端与机架1通过螺栓9固定连接,以便更换切割刀具2和不同直径岩芯导管6。机架1上设有冷却水容器15,冷却水容器15通过水管16与切割刀具2上方的防护罩5连接,用于切割时冷却切割刀具2,水管16上设有水管开关17。切割刀具2与电机23连接,电机23前端设置电机轴松紧按钮24,在更换切割刀具2时,需将电机轴松紧按钮24按下,使电机轴锁定,使用安全可靠。机架1整体呈上小下大的梯形;机架1底部设有可拆卸支腿18,暂停使用时,可将支腿18拆卸下来,用螺栓固定于螺孔19处,机架1内设有工具箱21,机架1外部设有可拆卸的机架盖板(此为现有技术,图中未显示),机架盖板的拆装仿照计算机主机箱的拆装方式,为部分卡槽卡紧并用少量螺丝固定,以便于拆装。机架1底部设有接样盘20,接样盘20兼做滴水接盘和排水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德寿,未经杨德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53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