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锅炉尾部烟道隔热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涂料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2360.1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7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盛团秀;栗少卿;董立功;洪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煤神州节能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00 | 分类号: | C09D1/00;C09D1/02;C09D5/08;C09D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李维真 |
地址: | 046204***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尾部 烟道 隔热 防腐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涂料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尾部烟道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涂料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锅炉尾部烟道隔热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涂料组合物。
背景技术
传统的层燃炉尾部烟道一般为钢板焊接而成,钢板外部为保温材料。烟气出口温度控制在100度以上,温度过低导致酸的形成,会腐蚀烟道,造成停炉;如果温度过高,会浪费烟气中的余热。目前解决防腐问题多采用不锈钢材质或玻璃钢材质,或者用耐火砖砌筑。这些手段的应用浪费太多人力物力财力,且维护不方便。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采用隔热防腐涂料覆盖于烟道内壁,真正做到隔热防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加热炉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锅炉尾部烟道隔热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涂料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锅炉尾部烟道隔热防腐涂料按其重量百分比计包括陶瓷微珠20%~30%,碳化硅20%~30%,氮化硼20%~30%,细晶氧化铝1%~5%,超细氧化锌1%~5%,氧化钛5%-10%和三氧化二钇1%~3%。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锅炉尾部烟道隔热防腐涂料的粒径范围为8~40μm。
进一步,所述陶瓷微珠的粒径为80μm~100μm。
进一步,所述碳化硅和氮化硼的粒径分布为18~100μm。
进一步,所述细晶氧化铝的粒径小于5μm。
进一步,所述超细氧化锌的粒径为5~10μ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锅炉尾部烟道隔热防腐涂料的制备方法,将陶瓷微珠、碳化硅、氮化硼、细晶氧化铝、超细氧化锌、氧化钛和三氧化二钇混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涂料组合物,所述涂料组合物包括涂料和基础膜物质,所述涂料和基础膜物质之间的重量比为15:1,所述基础膜按其重量百分比包括50%~85.5%的碱金属硅酸盐水溶液和14.5%~50%的胶体二氧化硅的水分散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锅炉尾部烟道隔热防腐涂料组合物配置组成为基础膜物质及由超微细粉体材料构成的涂料,其中基础膜物质中含有大量OH活性基团,它与超微细粉体材料的活性组分及钢铁活性表面快速反应,生成三维结构的无机聚合物,将包括涂料组合物的涂层与钢铁基体连成一体,形成具有电化学保护和物理屏蔽作用的聚合物防腐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锅炉尾部烟道隔热防腐涂料组合物配置组成为基础膜物质(基础膜物质主要有两种分别为碱金属硅酸盐水溶液(50wt%~85.5wt%)和胶体二氧化硅的水分散液(14.5wt%~50wt%))及由超微细粉体材料构成的涂料。基础膜物质中含有大量OH活性基团,它与超微细粉体材料的活性组分及钢铁活性表面快速反应,生成三维结构的无机聚合物,将包括涂料组合物的涂层与钢铁基体连成一体,形成具有电化学保护和物理屏蔽作用的聚合物防腐涂 层。超微细粉体材料的成份及比例为:陶瓷微珠20%~30%,碳化硅20%~30%,氮化硼20%~30%,细晶氧化铝1%~5%,超细氧化锌1%~5%,氧化钛5%~10%和三氧化二钇1%~3%。
涂料组合物中含有羟基(-OH),金属基体提供正离子,能形成化学键结合,在涂料中的偶联剂(即三氧化二钇)帮助下,甚至实现共价链的结合。在空间网状结构维系下,涂料组合物中含有的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和三氧化二钇,可以有助于涂层形成一个致密的界面过渡层,使其综合热力学性质与基体相匹配。当环境温度25℃,相对湿度小于85%时,表干15min,实干2h,可保证高效率施工。可实现优异的抗盐雾,耐老化单层涂装体系,单层的涂层,适用于十分恶劣的环境。涂层具有自我修补性,外力造成的局部划痕仍可受到保护。涂层不受切割及焊接损伤,带涂层焊接不影响焊接质量。
技术指标:
实施例1
陶瓷微珠:28%,碳化硅:30%,氮化硼:25%,细晶氧化铝:4%,超细氧化锌:3%,氧化钛:7%,三氧化二钇: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煤神州节能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煤神州节能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23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