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融合超声成像、光声成像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一体化多模态成像方法及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61449.6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8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曾吕明;刘国栋;杨迪武;纪轩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45 | 分类号: | G01N21/45;G01N21/31;G01N29/09;G01N29/028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0013***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 超声 成像 光学 相干 层析 一体化 多模态 方法 及其 系统 | ||
1.一种融合超声成像、光声成像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一体化多模态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激光二极管(1)发射的脉冲激光经上透镜(19)、分色镜(22)和下透镜(20)聚焦后照射在样品(25)上激发出光声信号,超声传感器(10)接收光声信号,经由开关电路(9)和预处理电路(6)后采集进计算机(5);脉冲电压发生器(8)发射的脉冲电压经开关电路(9)施加到超声传感器(10)上激发出超声信号,超声信号穿过样品台(24)辐射到样品(25)上并反射回,超声传感器(10)再接收超声回波信号,经由开关电路(9)和预处理电路(6)后采集进计算机(5);发光二极管(2)发射的弱相干激光由二路光纤(13)导出,经光纤耦合器(16)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光为探测光由三路光纤(14)导出,经侧下透镜(17)、分色镜(22)和下透镜(20)聚焦后照射在样品(25)上,反射后经下透镜(20)、分色镜(22)、侧下透镜(17)、三路光纤(14)、光纤耦合器(16)和四路光纤(15)后照射在光电探测器(3)上;发光二极管(2)发出的弱相干激光经二路光纤(13)和光纤耦合器(16)后的另一路光为参考光,经一路光纤(12)和侧上透镜(18)照射在反射镜(21)上,反射后经侧上透镜(18)、一路光纤(12)、光纤耦合器(16)和四路光纤(15)后照射在光电探测器(3)上;反射回的探测光和参考光相干后的干涉光被光电探测器(3)检测到,经锁相放大器(4)后采集进计算机(5),实现超声成像、光声成像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单独或任意组合的多模态成像。
2.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超声成像、光声成像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一体化多模态成像方法的系统,由控制与处理单元、分光与聚焦单元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与处理单元包括激光二极管(1)、发光二极管(2)、光电探测器(3)、锁相放大器(4)、计算机(5)、预处理电路(6)、时序控制器(7)、脉冲电压发生器(8)、开关电路(9)、超声传感器(10)、三维平移台(11)、样品台(24);所述分光与聚焦单元包括一路光纤(12)、二路光纤(13)、三路光纤(14)、四路光纤(15)、光纤耦合器(16)、侧下透镜(17)、侧上透镜(18)、上透镜(19)、下透镜(20)、反射镜(21)、分色镜(22)、光路外壳(23),上透镜(19)置于分色镜(22)的上方,下透镜(20)置于分色镜(22)的下方,侧下透镜(17)置于分色镜(22)的侧面;超声传感器(10)、开关电路(9)、预处理电路(6)、计算机(5)依次导线连接,开关电路(9)还与脉冲电压发生器(8)导线连接;时序控制器(7)与激光二极管(1)、锁相放大器(4)、脉冲电压发生器(8)分别导线连接;所述光电探测器(3)、锁相放大器(4)、计算机(5)依次导线连接;所述计算机(5)与三维平移台(11)导线连接,所述反射镜(21)、样品台(24)均与三维平移台(11)机械连接;所述光纤耦合器(16)通过二路光纤(13)、四路光纤(15)分别与发光二极管(2)、光电探测器(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超声成像、光声成像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一体化多模态成像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下透镜(17)、侧上透镜(18)、上透镜(19)、下透镜(20)分别由一块或多块透镜组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未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144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