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61042.3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1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孙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红梅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P29/00;A61P31/00;A61K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外感 发热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外感发热是指外感因素导致的病理性体温升高。外感发热在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影响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出现神昏谵语,抽搐惊厥,甚至危及生命。外感发热的表现形式较多,但体温升高、身热、面红、舌红、脉数等是其基本临床特征。外感发热起病急骤,多有2周左右的中度发热或高热,也有少数疾病是微热者。发热时间,短者几日即退,长者持续10余日或更长时间热势不解。最常伴见口干烦渴,尿少便秘,舌上少津等热伤津液之症。除发热外,必伴随有病变相关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如咳嗽、胸痛、胁肋胀满、便秘、泄泻、小便频急等。目前,临床上治疗外感发热的方法主要是服用退热药。而常用的退热药可分为3类:非甾体类抗炎退热药、类固醇抗炎退热药、中草药类清热解毒药。而退热药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最多的要数非甾体类抗炎药,其对消化道、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呼吸系统等均存在着损害。
中医认为:外感发热是感受六淫、疫毒之邪,由口鼻皮毛人里,正邪相争,阴阳失调,阳盛则热的病证。外感发热以清热为治疗原则,根据病邪性质、病变脏腑、影响气血津液的不同,又有清热解毒、清热利湿、通腑泻下、清泻脏腑、养阴益气等治法,以达清除邪热、调和脏腑之目标。
依据中医理论,针对外感发热的发病机理,进行辩证的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西药治疗外感发热存在着副作用大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麻黄5-20份、石膏20-40份、柴胡20-40份、青蒿20-40份、甘草5-20份、陈皮5-20份、茯苓5-20份、神曲5-20份、麦冬10-30份、人参5-20份、元参10-30份、当归5-20份、生地10-30份、白芥子3-15份。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麻黄10份、石膏30份、柴胡30份、青蒿30份、甘草10份、陈皮10份、茯苓10份、神曲10份、麦冬20份、人参10份、元参20份、当归10份、生地20份、白芥子6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石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柴胡具有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的功效;青蒿具有清透虚热、凉血除蒸、截疟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调中利水、燥湿化痰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神曲具有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的功效;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的功效;元参具有养阴凉血、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解毒散结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生地具有清热凉血、生津润燥的功效;白芥子具有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清热解毒、清肺润燥、燥湿化痰、祛风散寒的功效,从而达到治疗外感发热的目的。
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植物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6.9%,治愈率7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麻黄10g、石膏30g、柴胡30g、青蒿30g、甘草10g、陈皮10g、茯苓10g、神曲10g、麦冬20g、人参10g、元参20g、当归10g、生地20g、白芥子6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麻黄12g、石膏20g、柴胡25g、青蒿40g、甘草5g、陈皮20g、茯苓20g、神曲5g、麦冬15g、人参5g、元参30g、当归12g、生地30g、白芥子15g。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红梅,未经孙红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10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善多孔低k薄膜的突起缺陷的方法
- 下一篇:光纤合束器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