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损集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9933.5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3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高补林;叶巍峰;陆阳;陈涛;杨伟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市供电局;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31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力系统数据通信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线损集中器。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需要向大范围区域的用户供电,在输配电过程中,电能的传送和电磁能量的转换都是通过电流来实现的。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损耗,且电力的传输网络中有大量的变压器、开关、仪表等设备,这些设备也会消耗一定的能量,一般的,将电力系统供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称为线损。
通常,采用电表作为常用的计量电能的工具,电力操作人员需要定期对电表以及相应线路进行巡检维护。目前,节能降耗研究、线损分压统计、线损到户统计,电力行业对线损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对电表的维护中,维护人员需要挨家挨户对电表进行检测,并采集电表的数据,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值对配电网的线损进行计算,但由于电表的数量很大,维护人员需要进行大量的采集工作,并对数据进行一一录入,进而计算得到该区域内配电网的线损值。
综上,现有技术中,对配电网进行线损计算时,需要人工采集电表数据,工作量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损集中器,能够自动采集电表数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采集电表数据、工作量大、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损集中器,包括:
采集配电网的电压信号以及电流信号,并将所述电压信号以及所述电流信号传输至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交采及滤波通道模块;
与所述交采及载波通道模块相连,接收所述电流信号以及所述电压信号,并进行处理的嵌入式微处理器;
与所述嵌入式微处理器相连,存储所述电压信号、所述电流信号以及处理后的数据的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
与所述嵌入式微处理器相连,临时存储所述电流信号以及所述电压信号的闪存电路。
优选的,所述交采及滤波通道模块包括:
与外接电表相连,采集所述电表的数据的交采芯片;
与所述交采芯片相连,将所述采集芯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转换的载波芯片。
优选的,还包括:
与所述嵌入式微处理器相连,显示所述电压信号、所述电流信号以及所述处理后的数据,并为用户显示操作界面的点阵LCD。
优选的,还包括:
与所述嵌入式微处理器相连,为所述嵌入式微处理器供电的电源。
优选的,还包括:
与所述嵌入式微处理器相连,用于扩展外接设备的串口。
优选的,还包括:
与所述嵌入式微处理器相连,将所述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后台控制中心的无线装置。
优选的,还包括:
与所述嵌入式微处理器相连,用于连接外部数据存储装置的USB数据接口。
优选的,所述点阵LCD为液晶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嵌入式微处理器为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或64位嵌入式微处理器。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损集中器,包括:嵌入式微处理器、交采及滤波通道模块、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以及闪存电路,所述交采及滤波通道模块采集配电网的电压信号以及电流信 号,所述嵌入式微处理器接收所述电流信号以及所述电压信号,并进行处理得到线损值,所述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以及闪存电路用于存储所述电压信号、所述电流信号以及处理后的数据。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线损集中器,能够自动采集数据,测量准确,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损集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线损集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线损集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线损集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线损集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市供电局;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余姚市供电局;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99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