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8894.7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8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东城胜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629;H01R13/639;H01R12/7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连接器,知晓有例如日本专利第4651500号公报那样杆设置于壳体的前方侧(插入口侧)的前锁型(front lock type)的连接器;以及例如日本特开2010-244987号公报那样杆设置于壳体的后方侧的后锁型(back lock type)的连接器。
在壳体收容有具有导电性的端子。端子具有配置于平板状电缆的上下两侧的一对臂,在该一对臂之间插入平板状电缆。当在该状态下对杆进行操作时,一对臂以设置于上述两臂之间的支点部为中心,前端侧夹持平板状电缆的上下两面。
此时,前锁型的连接器的杆的转动力作用于比臂的支点部靠前端侧的位置,另一方面,后锁型的连接器的杆的转动力作用于比臂的支点部靠后端侧的位置。即,在前锁型中,通过使杆的转动力朝向关闭方向直接作用于连接器的前端侧而把持平板状电缆。另一方面,在后锁型中,通过使杆的转动力朝打开方向作用于比连接器的支点部靠后端侧的位置,由此利用关闭的前端侧来把持平板状电缆。
如此,在前锁型与后锁型中,使杆的转动力作用于端子的位置在支点的前侧与后侧有所不同。然而,在后锁型中,由于能够在端子的后方确保处于锁定状态的杆的收纳空间,因此与前锁型的连接器相比,能够实现连接器的薄型化。
然而,近年来呈现出促进连接器的多极化和小型化的趋势。特别是,在后锁型的连接器之中,容易因多极化和小型化而引起平板状电缆的倾斜插入。如此,在平板状电缆被倾斜插入的情况下,存在插入口的侧壁因铲削而损伤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取即使在平板状电缆被倾斜插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插入口的损伤的连接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主旨在于,所述连接器具备:壳体,其收容具有导电性的端子;插入口,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方侧,并且由该壳体的下壁、上壁、侧壁划分而成,且能够插入平板状电缆;杆,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后方侧,且通过转动操作使所述端子压接于所述平板状电缆并使其相互导通连接;保护构件,其保护所述插入口的侧壁。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的主旨在于,所述保护构件具备:防护部,其保护所述插入口的侧壁的前表面;电缆保持部,其从所述防护部延伸设置到所述插入口的里侧,并向所述平板状电缆施加恒定的按压作用力。
本发明的第三特征的主旨在于,所述保护构件由耐磨损性优良的金属材料形成。
本发明的第四特征的主旨在于,在所述保护构件与所述插入口的侧壁的前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本发明的第五特征的主旨在于,所述保护构件一体成形于所述壳体。
本发明的第六特征的主旨在于,所述保护构件以覆盖所述插入口的侧壁的前表面的方式形成为U字状。
本发明的第七特征的主旨在于,所述保护构件的表面实施了镀敷处理。
本发明的第八特征的主旨在于,所述保护构件设置于所述插入口的两侧壁,所述一对保护构件左右对称配置。
本发明的第九特征的主旨在于,所述保护构件与所述壳体的上壁一体形成。
本发明的第十特征的主旨在于,所述保护构件由弹性优良的材料形成。
本发明的第十一特征的主旨在于,所述保护构件的表面实施了相对于所述平板状电缆而摩擦力变大的摩擦增大处理。
根据本发明,能够形成为杆设置于壳体的后方侧的所谓的后锁型的连接器,从而能够利用杆的转动操作而将插入于插入口的平板状电缆固定。此时,由于设置有保护插入口的侧壁的保护构件,因此即使在倾斜插入平板状电缆的情况下,由于平板状电缆的前端角部与保护构件接触地被插入,因此也能够抑制插入口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保护构件的安装状况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保护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示出在图2所示的连接器的壳体倾斜插入有平板状电缆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2的B-B线剖开的示出杆的未锁定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与示出杆的锁定状态的图6对应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图2所示的保护构件的第一变形例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示出图2所示的保护构件的第二变形例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图2所示的保护构件的第三变形例的放大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图2所示的保护构件的第四变形例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88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非远心光路的数字投影装置
- 下一篇: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化合物及其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