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矿盐中碘含量快速定量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8766.2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8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张处仁 |
地址: | 15008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盐 含量 快速 定量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碘快速定量检测方法,适用于井矿盐中碘含量的快速定量分析。
背景技术
食盐加碘是碘缺乏病防治的最有效办法,碘盐监测是防治工作中的最主要工作。日常频繁、大量的碘盐监测要求检测方法既要简单又要准确。然而,现行的碘盐定量检测方法比较繁琐,检测样本耗时长,速度慢,不能适应大样本量以及现场检测工作的需要。
针对这一情况,本申请的申请人曾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CN201210180708.0(称为前案),前案中公开了一种盐碘快速定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每小时可检测60个样品,与现行方法比较,降低了检测成本,节省了检测时间,可现场出结果,非常值得推广。
然而,我国加碘盐根据原盐产地不同,分为海湖盐、井矿盐等等,通常将四川产的井矿盐称为“川盐”。川盐原卤中存在还原物质,使得加工的碘盐中由于气候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而使碘酸钾分离,相当部分碘酸钾构成游离碘。
这些游离碘不会逆转回碘酸钾,而仍以碘离子或在不同化合物形式存在于碘盐中。这些游离碘不影响食用,不影响碘盐的碘元素营养性和碘缺乏病的防治。
而前案中记载的检测方法,并不能检测到井矿盐中的总碘含量,会导致检测结果与现实情况出现大的偏差,使其推广应用受到了局限。
为此,本申请试图提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矿盐中碘含量快速定量检测方法,使其适用于井矿盐中碘含量的测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井矿盐中碘含量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称取适量碘盐,置于瓶中,加水溶解;
(2)在所述瓶中先加入适量磷酸溶液混匀,以提供酸性条件;再加入适量次氯酸钠溶液混匀,用于将碘离子氧化成碘酸根离子;然后加入适量草酸溶液,以消除与碘离子反应后剩余的次氯酸钠;
(3)在所述瓶中加入适量碘化钾溶液,使所述碘化钾与碘酸根离子发生充分反应;
(4)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所述瓶中溶液呈淡黄色,淡黄色表明有碘分子析出;
(5)在所述瓶中加入淀粉指示液,摇匀后,继续用所述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所述瓶中溶液颜色恰好消失;
(6)根据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与消耗的体积,换算出碘盐中的碘含量。
所述的井矿盐中碘含量快速定量检测方法中:步骤(2)中,在加入草酸溶液后,将所述瓶中液体加热至沸腾立即取下,然后冷却至室温。
所述的井矿盐中碘含量快速定量检测方法中:步骤(3)中,在加入碘化钾溶液后,静置一段时间。
所述的井矿盐中碘含量快速定量检测方法中:所述检测方法中所使用的试剂浓度是:
0.005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
2mol/L硫酸溶液;
质量百分比浓度2.5%次氯酸钠溶液;
0.24mol/L草酸溶液;
1mol/L磷酸溶液;
质量百分比浓度10%碘化钾溶液;以及,
质量百分比浓度1%淀粉指示液。
所述的井矿盐中碘含量快速定量检测方法中:具体操作步骤包括:
(1)称取10.0g碘盐,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50ml水溶解;
(2)在所述锥形瓶中先加入2ml所述1mol/L磷酸溶液混匀,以提供酸性条件;再加入1ml所述2.5%次氯酸钠溶液混匀,将碘离子氧化成碘酸根离子;然后加入2ml所述0.24mol/L草酸溶液,加热至沸腾立即取下,冷却至室温,以消除与碘离子反应剩余的次氯酸钠;
(3)在所述锥形瓶中加入5ml所述10%碘化钾溶液,静置一段时间,使碘化钾溶液与碘酸根离子充分反应;
(4)用所述0.005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所述锥形瓶中溶液呈淡黄色;
(5)在所述锥形瓶中加入2ml所述1%淀粉指示液,摇匀后,继续用所述0.005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所述锥形瓶中溶液颜色恰好消失;
(6)记下滴定管中硫代硫酸钠刻度值,根据硫代硫酸钠溶液所消耗的体积,换算出所测碘盐的碘含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快速、准确地对井矿盐中的总碘含量进行测定。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未经哈尔滨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87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