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光谱数据校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8656.6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8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席北斗;何小松;潘红卫;许其功;魏自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光谱 数据 校正 方法 | ||
1.一种三维光谱数据校正方法,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一:用计算机读取数据;数据来源于荧光分光光度计采集到的三维激发/发射光谱图或者将二维激发光谱转换为三维激发/发射光谱,得到原始数据的三维激发/发射光谱矩阵;
步骤二:8参数法校正三维激发/发射光谱:8参数法中的8个参数分别为:散射区在起始发射波长处的激发波长ex1,散射区在终止发射波长处的激发波长ex2,散射区在起始激发波长处的发射波长em1,散射区在终止激发波长处的发射波长em2,散射区定义左边界线调整的平移量detl1,散射区定义左边界线调整的旋转偏量detl2,散射区定义右边界线调整的平移量detr1,散射区定义右边界线调整的旋转偏量detr2,由这8个参数确定散射区边界,然后搜索有效点,最后进行插值,并将插值得到的点集替换原来散射区的数据;
步骤三:输出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光谱数据校正方法,其中,将二维激发光谱转换为三维激发/发射光谱的转换方法,是将二维激发光谱按行从小到大排列,第一列为激发波长,第一行为发射波长,得到原始数据的三维激发/发射光谱矩阵F,设原始三维激发/发射光谱的激发光波段有n个,F=(f1,f2,...,fn),fj是第j个激发波段的光谱列向量,设原始三维激发/发射光谱的发射光波段有m个,样本数为k,则F为m×n×k的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光谱数据校正方法,其中,散射区由四条边界线组成,左边线Ll、右边线Lr、上边线Lt和下边线Lb;其中的上边线Lt和下边线Lb是由光谱矩阵的边界组成而确定的;Ll为y-y0=kl(x-x0),Lr为y-y0=kr(x-x0),式中,kl为左边界线的斜率,kr为右边界线的斜率,x0和y0分别为边界线的一个端点坐标;Ll按x从小到大的两个端点为A1(x1,y1)和A2(x2,y2),Lr按x从小到大的两个端点为Bl(x1’,y1’)和B2(x2’,y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光谱数据校正方法,其中,搜索有效点的步骤是:首先对于边界线Ll上的点S(x,y),搜索i从1到m,j从1到n,如S(x,y)等于F(i,j),则u(i)=EM(i),v(j)=EX(j),W(i,j)=F(i,j);若S(x,y)<F(i,j)且S(x,y)>F(i+1,j),则令u(i)=EM(i),v(j)=EX(j),W(i,j)=F(i,j);
对于边界线Lr上的点S(x,y),若z(x,y)等于F(i,j),则u(i)=EM(i),v(j)=EX(j),W(i,j)=F(i,j);
若z(x,y)<F(i,j)且z(x,y)>F(i+1,j),则令u(i)=EM(i),v(j)=EX(j),W(i,j)=F(i+1,j)。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光谱数据校正方法,其中,插值采用线性插值:区域Ω内的数据点集Φ设为P(x,y),(x,y)由上步的S(u,v)中u和v的上下限在EX/EM矩阵上遍历搜索,则P的插值公式为:z(x,y)=(x-x0)×(z(xend,y)-z(x0,y))/(xend-x0)+z(x0,y),点集Φ遍历y,再遍历x按照上述公式插值,最后,将点集Φ替换原来散射区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光谱数据校正方法,其中,步骤三输出结果,在MATLAB R2009a环境下读取校正后的光谱数据,绘制出校正EX/EM光谱,比较校正结果,如校正不彻底,则调整参数,继续步骤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865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向便捷可调仰角的灯具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铁路车辆内衬及其制备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