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厌氧反应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6959.4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3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利新德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地埋式污水生物处理设备产品类型众多,按照不同的微生物原理、结构和材质等特性不同,其主要包含以下几类:钢筋混凝土化粪池,如专利200920100115.2、201120300347.X以及200520081018.5等,玻璃钢化粪池、如专利200920101361.X、99215994.6、200820148736.3、201120270489.6等以及碳钢地埋厌氧池。常用的无动力化粪池池体结构与传统钢筋混凝土化粪池相似,结构比较简单,水流路径呈上下折流状态。
现有技术的污水处理设备,如图1所示的玻璃钢化粪池,其中污水通过进水管A进入池体E,通过隔水板C以及厌氧填料F的过滤作用,在经过出水管B出水,而总体而言,其存在如下缺点:1、一体化化粪池进水和出水布水不均匀、厌氧污泥沉积池底的缺点;2、污泥容积负荷小、处理能力低、出水悬浮物浓度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厌氧反应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进水和出水布水不均匀、厌氧污泥沉积池底以及污泥容积负荷小、处理能力低、出水悬浮物浓度高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
为了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厌氧反应器,包括池体,厌氧填料,以及分别安装于池体二端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池体内还设有跌水隔板,位于跌水隔板一侧且靠近出水管一端的池体内还设有布水板,所述厌氧填料位于布水板上,其高度低于所述跌水隔板的高度,所述布水板下端且靠近出水管一端的池体上还设有排泥管。
优选地,所述布水板的长度方向二侧还对称的设有若干过水缝。
优选地,所述过水缝的截面为喇叭形状,其上边的宽度大于下边宽度。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池体内与所述进水管连接的穿孔布水管,且所述穿孔布水管的出口斜向池体的池底倾斜。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池体内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连接的穿孔集水管。
优选地,所述穿孔集水管另一端还设有隔水板。
优选地,所述池体上还设有若干检查口。
优选地,所述池体的顶部形状为拱形。
优选地,所述池体的材料为聚乙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进水和出水布水均匀、厌氧污泥沉积易排出以及污泥容积负荷大、处理能力强、出水悬浮物浓度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玻璃钢化粪池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厌氧反应器的布水板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厌氧反应器的布水板上的过水缝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进水管,2、穿孔布水管,3、跌水隔板,4、厌氧填料,5、布水板,6、排泥管,7、穿孔集水管,8、隔水板,9、出水管,10、检查口,11、池体,12、过水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发明构思的主要目的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仅存在通过隔水板以及厌氧填料来对污水进行过滤,而导致进水和出水布水不均匀、厌氧污泥沉积池底以及污泥容积负荷小、处理能力低,出水悬浮物浓度高的缺点。本发明通过在跌水隔板一侧增加布水板和排泥管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如图2-4所示,具体地,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厌氧反应器,其包括池体11,厌氧填料4,以及分别安装于池体11二端的进水管1和出水管9,所述池体11内还设有跌水隔板3,位于跌水隔板3一侧且靠近出水管9一端的池体11内还设有布水板5,所述厌氧填料4位于布水板5上,其高度低于所述跌水隔板3的高度,所述布水板5下端且靠近出水管9一端的池体11上还设有排泥管6,这样可以定期清理钙质化厌氧浮泥和底部污泥。其中,厌氧填料4可以采用PVC材质的弹性填料或球形填料等。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还包括位于池体11内与所述进水管1连接的穿孔布水管2,且穿孔布水管12的出口斜向池体11的池底倾斜;以及位于池体11内一端与所述出水管9连接的穿孔集水管7。穿孔集水管7另一端还设有隔水板8;所述池体11上还设有若干检查口10,以可以对池体11的情况进行随时观察,其中检查口10可以根据具体设计的整个厌氧反应器的大小来设定,如本是实施例中采用3个。另外,拱形结构的池体11顶部形成集气室,上升的微生物反应气体易于收集排气,这样能使得排气更顺畅更彻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利新德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利新德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69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制品取出机
- 下一篇:机器人系统和被加工物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