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数字电磁感应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6421.3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8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曾明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明祥 |
主分类号: | H05B6/06 | 分类号: | H05B6/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7362 广东省河源***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 电磁感应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熔炼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全数字电磁感应加热器。
背景技术
感应加热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电源往线圈输入工频、中频或高频交流电,线圈产生交变磁场,把工件放在该交变磁场中,工件产生同频率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在工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表面强,而在内部很弱,到心部接近于零,利用这个集肤效应,可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热。感应加热已广泛用于工业金属零件表面淬火、金属熔炼、棒料透热等多个领域。
感应加热器通常包括感应加热电源和线圈,感应加热电源为线圈提供需要频率的交流电。线圈大部分为管状,该管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在线圈的内部和外部强度比较大,而在线圈的两端部就比较小,因此,通常把需要加热的工件放置在线圈的内部或外部。
目前在国内通常采用电热管加热,由于电热管加热比较慢,加热设备就做得很大很长,占地面积大且结构复杂。在日本有采用电磁感应来对发电机转子、定子加热,为了把工件放在管状线圈的内部,设计了专用的机械手,而且线圈需要做得很大,整个设备结构很复杂,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功耗低、成本低、省电效果,具有跟踪速度快、精度高、可调性强及捕获频带宽的全数字电磁感应加热器。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数字电磁感应加热器,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三相电源、电源开关、接触器,还包括一感应电源加热控制器,所述感应电源加热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接触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感应电源加热控制器还分别与PC上位机和PLC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感应电源加热控制器的输出端与一感应加热线圈相连接。
所述感应电源加热控制器包括依次相连的用于使逆变器输出交变驱动波形的全桥逆变电路、由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和加热材料构成等效电路的串联谐振电路、用于实现跟踪所述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的全数字锁相环电路、用于向所述全桥逆变电路提供驱动信号的IGBT驱动电路。
所述全桥逆变电路通过一电流互感器与所述串联谐振电路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端与所述全数字锁相环电路相连接。
所述交变驱动波形为方波。
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缠绕在隔热保温层的外表面。
所述隔热保温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线槽。
所述隔热保温层为纳米绝热材料。
所述全桥逆变电路包括第一IGBT管、第二IGBT管、第三IGBT管、第四IGBT管,所述IGBT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IGBT管、第二IGBT管、第三IGBT管、第四IGBT管相连接。
本发明所公开的感应加热器有如下优点:
(1).频率跟踪范围较大、灵活性好:当处理方法和参数发生变化时,只需通过改变软件设计以适应相应的变化。
(2).动态响应较高、精度高:信号处理系统可以通过A/D变换的位数、处理器的字长和适当的算法满足精度要求。
(3).可靠性好:处理系统受环境温度、湿度、噪声及电磁场的干扰所造成的影响较小。
(4).可大规模集成: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路的集成度可以做得很高,具有体积小、功耗小、产品一致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感应电源加热控制器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全数字电磁感应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全数字电磁感应加热器,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三相电源、电源开关、接触器,还包括一感应电源加热控制器,所述感应电源加热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接触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感应电源加热控制器还分别与PC上位机和PLC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感应电源加热控制器的输出端与一感应加热线圈相连接。
所述感应电源加热控制器包括依次相连的用于使逆变器输出交变驱动波形的全桥逆变电路1、由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和加热材料构成等效电路的串联谐振电路2、用于实现跟踪所述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的全数字锁相环电路3、用于向所述全桥逆变电路提供驱动信号的IGBT驱动电路4。
所述全桥逆变电路通过一电流互感器与所述串联谐振电路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端与所述全数字锁相环电路相连接。
所述交变驱动波形为方波。
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缠绕在隔热保温层的外表面。
所述隔热保温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的线槽。
所述隔热保温层为纳米绝热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明祥,未经曾明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64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