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虹吸式醇基液体燃料窑炉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5732.8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7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纪延华;马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吉恒燃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1/24 | 分类号: | F23D11/24;F23D11/36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华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2207 | 代理人: | 张玉致 |
地址: | 133000 吉林省延边***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虹吸 式醇基 液体燃料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虹吸式醇基液体燃料窑炉燃烧器,属于燃烧器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工业窑炉、小型锅炉以柴油、重油为燃料时,柴油、重油需要油泵送到燃烧器,压力在6-12kg,改为烧醇基燃料后,由于醇基燃料没有粘度,运动中不润滑,存在损坏油泵的问题,所以燃料不同,燃烧器的结构也不同。现有烧柴油、烧重油的燃烧器种类很多,技术成熟,但烧醇基燃料的燃烧器技术正在发展,不断完善之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虹吸式醇基液体燃料窑炉燃烧器,该燃烧器烧醇基燃料,具有燃烧充分、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虹吸式醇基液体燃料窑炉燃烧器,包括壳体(6)和喷嘴(1),壳体上设有助燃进风口(7),壳体的一端装有引射筒(3),引射筒与壳体螺纹连接,壳体的另一端装有盖板(12),盖板上装有风管接头(9)和油管接头(10),风管接头和油管接头的入口设在壳体的外部、出口设在壳体的内部,壳体内装有高压风管(13)和燃料管(14),高压风管的入口与风管接头的出口连通,燃料管的入口与油管接头的出口连通,所述喷嘴的外缘装有稳燃器(17),稳燃器上设有若干个助燃风孔(2),稳燃器的外缘与引射筒内缘活动连接,助燃风道(8)由稳燃器、引射筒、外壳和盖板构成,所述的助燃进风口与助燃风道连通,所述的助燃风孔与助燃风道连通,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装有观火管(5),观火管是一根直管,观火管的一端穿过盖板与壳体的外侧连通,另一端穿过稳燃器与引射筒内部连通,所述的燃料管的出口和高压风管的出口通过三通接头(16)与喷嘴连通,所述的引射筒上设有若干个防反热孔(4),防反热孔一端与助燃风道连通,另一端与引射筒外部连通。
本发明的优点是:将压缩空气送入高压风管中,由喷嘴排出,因三通接头的两个入口分别通过高压风管和燃料管与风管接头和油管接头的出口连通,三通接头的出口与喷嘴的入口连通,所以在燃料管内形成负压,将燃料从燃料管内吸出混合在压缩空气内经喷嘴喷出燃烧,燃料与空气的雾化效果好,雾化后的可燃混合气再配合由助燃进风口送入由助燃风孔喷出的空气一同燃烧,可使燃料燃烧充分,从而提高热效率;设置观火管,可直观的查看燃烧器内火焰的状态,随时调整高压空气的供给压力,使燃料燃烧充分,并且可利用观火管用点火装置对喷嘴内喷出的可燃混合气进行点燃,断火复燃方便;在引射筒上设置的若干个防反热孔在炉体内将燃烧器与炉体间隙周围的热气吹走,起到保护和降温的作用,延长燃烧器的使用寿命;由于醇基燃料为清洁燃料,所以用本技术燃料价格低,满足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虹吸式醇基液体燃料窑炉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喷嘴、2助燃风孔、3引射筒、4防反热孔、5观火管、6壳体、7助燃进风口、8助燃风道、9风管接头、10油管接头、11螺钉、12盖板、13高压风管、14燃料管、15安装孔、16三通接头、17稳燃器。
具体实施方式
虹吸式醇基液体燃料窑炉燃烧器,包括壳体6和喷嘴1,壳体上设有助燃进风口7,壳体的一端装有引射筒3,引射筒与壳体螺纹连接,壳体的另一端装有盖板12,盖板通过螺钉11固定在壳体上,盖板上装有风管接头9和油管接头10,风管接头和油管接头的入口设在壳体的外部、出口设在壳体的内部,壳体内装有高压风管13和燃料管14,高压风管的入口与风管接头的出口连通,燃料管的入口与油管接头的出口连通,所述喷嘴的外缘装有稳燃器17,稳燃器上设有若干个助燃风孔2,稳燃器的外缘与引射筒内缘活动连接,助燃风道8由稳燃器、引射筒、外壳和盖板构成,所述的助燃进风口与助燃风道连通,所述的助燃风孔与助燃风道连通。
本发明的虹吸式醇基液体燃料窑炉燃烧器壳体内装有观火管5,观火管是一根直管,观火管的一端穿过盖板与壳体的外侧连通,另一端穿过稳燃器与引射筒内部连通,所述的燃料管的出口和高压风管的出口通过三通接头16与喷嘴连通,所述的引射筒上设有若干个防反热孔4,防反热孔一端与助燃风道连通,另一端与引射筒外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吉恒燃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延吉恒燃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57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传送设备和数据传送方法
- 下一篇:弹性填充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