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盖梁承重架拼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4661.X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6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赵余夫;郑建;傅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5 上海市龙漕***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承重 拼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申请涉及在桥梁建筑上使用的重要设备装置,适宜高架桥的不需要满堂支架的盖梁承重架。
背景技术
一般桥梁高架桥盖梁在立模时,下面需搭设钢管脚手架和模板及混凝土的满堂承重支架,因此需要对搭设地基进行处理、搭拆钢管脚手架和承重支架的人工,现场管理相当数量的钢管,在遇到盖梁下面为河流、公路或其他障碍物时,无法搭设钢管脚手架和模板及混凝土的承重支架。
加工特殊的盖梁支架,承重部分主要有立杆和桁架,立杆立在承台上,立杆上部使用桁架将盖梁钢筋混凝土、模板、机具、施工人员荷载传递到立杆、承台、桩基。桁架上端使用悬挑梁,作为操作人员的施工平台,同时桁架和立杆采用螺栓拼接。现场拼装式施工,人工操作少,施工速度快。因此不需搭设脚手架、支架地基处理和搭设满堂支架。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的传统满堂支架在施工时,遇到盖梁施工投影面下有河流、交通道路等其他障碍物,既支架地基和地面交通比较困难,且杆件较多、施工繁琐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不需要满堂支架的盖梁承重架,无需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而且立杆数量少,地面占用空间小,采用整体加工,安装人工作业工程量少、安装更为简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使用φ400×7mm、φ277×6.5mm钢管和I56工字钢制作桁架,使用φ400×7mm钢管制作承重立杆,桁架与立杆通过高强螺栓连接。两榀桁架之间使用精扎螺纹钢和[28槽钢连接。桁架、立杆使用[20槽钢与钢筋混凝土立柱抱紧。盖梁荷载通过桁架顶上的底模分配梁传递到桁架、立杆、承台、桩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桁架结构支撑,减少了底部立杆布置范围,实现了盖梁投影区域地面交通畅通。承重支点位于承台上,无需再进行支架地基处理,解决了河道、交通道路范围支架地基处理难的问题。桁架定型化加工,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减少了现场操作量,缩短支架了安装和拆除时间。节约人工和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成本。本申请通过计算机软件计算符合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并通过实践检验是可行的。如实际工程中盖梁外形尺寸有变化,通过调整杆件的尺寸和布置后可满足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桁架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节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纸对本发明专利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图1中,立杆采用双拼φ400×7mm钢管制作,为便于调整高度,制作模数短节,通过法兰连接,为增加立杆稳定性,使用[20槽钢制作抱箍,通过φ25精轧螺纹钢扭紧使立杆与钢筋混凝土立柱连接。桁架采用φ400×7mm、φ277×6.5mm钢管和I56工字钢焊接制作,为便于运输,加工时分成三段,采用法兰连接,两榀桁架之间采用[28槽钢和φ25精扎螺纹钢连接成整体。盖梁底分配梁采用I16工字钢,安装在桁架上,间距约50cm,两端各伸出盖梁面800mm,以提供施工人员的操作平台。在平台的四周,在I16工字钢上焊接φ48×3.5mm钢管作为人行道栏杆的立杆,在φ48×3.5mm钢管立杆之间用φ48×3.5mm钢管作为水平杆把立杆相互连接,连接采用直角扣件,水平杆上下两道,下面一道水平杆离平台60cm,上面一道水平杆离平台120cm,所以φ48×3.5mm钢管立杆的长度至少120cm,在栏杆外侧挂密目安全网。在平台的两端,由于盖梁底面不是水平面,所以在平台两端放置两个三角架,三角架由型钢焊接而成,并与平台焊接连接,在I16工字钢分配横梁和型钢三角架上铺设方木,在方木上铺设盖梁底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46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耦合远距离高效传输机器人扫地车
- 下一篇:一种牙签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