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沙冬青容器育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3845.4 | 申请日: | 2012-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8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增;尉秋实;张进虎;何芳兰;李得禄;张元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治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3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冬青 容器 育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沙冬青育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沙冬青容器育苗方法。本方法提供了沙冬青容器育苗的容器选择、基质选择与配置、容器苗培育方法、抚育管理及出圃规格等。
背景技术
沙冬青,渐危种。常绿灌木,高1至2米。分布于内蒙古、宁夏和甘肃等地海拔1000至1200米低山地带。为常绿超旱生植物。喜沙砾质土壤,种子吸水力强,发芽迅速。花开4、5月,7月果熟。荒漠地区十分珍贵的孑遗种,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沙冬青是一种常绿灌木,是白垩纪第三纪残遗植物,是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物种。野生沙冬青分布在沙漠、荒漠等极端干旱地区,世界上只有俄罗斯和中国有少量分布,中国野生沙冬青集中分布在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地。近年来,由于牛羊的踩踏等众多因素,中国野生沙冬青受到了很大破坏,人工繁育沙冬青的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科研院所利用野生沙冬青籽进行人工繁育,但沙冬青的出苗率只有30%。由于人工繁育改变了沙冬青的生长环境,加上沙冬青的根嫩、细、脆,而且根系繁大,栽植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损失,容器苗栽植到荒滩中无法成活。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沙冬青容器育苗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沙冬青容器育苗方法,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育苗地选择,选在距造林地近,运输方便,有水源或浇灌条件、便于管
理的地方。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没种过蕃茄、薯类等菜类的土地作
为育苗的地方,采用低床育苗;将消过毒的基质在干燥的情况装入容器,基质装至离容器上缘0.5cm处,压实,将装好基质的容器整齐摆放到苗床上;
选择种子播种,为了防止幼苗暴晒,降低成活率,需做遮阴处理;
当沙冬青长出真叶时开适当的追加有机肥和无机肥,追肥和浇水结合进行;
种壳脱落,幼苗出齐一星期后,间除过多的幼苗,间苗和补苗后要随即喷水;
苗木长势好,色泽正常,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容器苗出圃;
起苗应与造林时间相衔接,起苗前浇水,防止容器破碎。
进一步,育苗地选择,选在距造林地近,运输方便,有水源或浇灌条件、便于管理的地方;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没种过蕃茄、薯类等菜类的土地作为育苗的地方,采用低床育苗。苗床为南北走向,与步道相间分布,苗床宽1.2m,长5米,步道宽0.4m,长度与苗床长度相同;育苗地及周围排水良好,肉水不积,外水不淹。
进一步,基质装填和容器摆放,将消过毒的基质在干燥的情况装入容器,基质装至离容器上缘0.5cm处,压实。将装好基质的容器整齐摆放到苗床上,容器上口要平整一致,苗床周围用土培好,容器间空隙用细土填实。然后浇透水,让基质充分吸水,隔3日后播种。
进一步,种子选择与处理方法为:
种子准备:精选I级沙冬青种子,并检疫;
种子消毒:将种子放在0.5%的高锰酸碱溶液中浸泡2h,捞出后用清水冲洗 后,摊薄阴干;
种子催芽:将种子放入80℃温水侵种催芽。浸种时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自然冷却后浸泡12h,种皮吸水膨胀后捞出,置于容器中,在20-25℃条件下催芽,待有1/3的种子裂嘴时,即可播种。
进一步,播种及处理方法为:
播种期:5月上旬为沙冬青最适宜播种期;此时平均气温为18.5℃,基质温度为19℃,适宜沙冬青的萌发和生长;
播种量:每个容器播种3-5粒种子;
播种方法:将种子均匀地播在容器中,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播后及时覆上风积沙土,覆土厚度为1-1.5cm;
处理:为了防止幼苗暴晒,降低成活率,需做遮阴处理。
进一步,苗期管理方法为:
水肥管理:根据苗木各个发育时期的要求,不断调整氮、磷、钾的比例和施用量,速生期以氮肥为主,生长后期停止使用氮肥,适当增加磷、钾肥,促使苗木木质化。追肥和浇水结合进行;
沙冬青幼苗不耐水淹,要浇水要适时适量;播种后不再浇水,等90%以上幼苗出土后,每天早晨喷水一次,使表层土壤湿润;苗木生长20天后,浇一次透水,以后根据基质干燥程度适时适量浇水;封冻前浇一次透水,以防生理干旱。
间苗,种壳脱落,幼苗出齐一星期后,间除过多的幼苗,每一容器内保留2~3株幼苗,对缺株容器及时补苗,间苗和补苗后要随即喷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治沙研究所,未经甘肃治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38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太阳能路灯
- 下一篇:具有胆碱转运体亲和力的靶向功能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