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窑炉用的匣钵自动倒料清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3724.X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7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巍;刘向蕾;平雪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平方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00 | 分类号: | F27D3/00;F27D25/0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5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窑炉用 匣钵 自动 清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窑炉附辅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窑炉用的匣钵自动倒料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如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知之理,由电子窑炉对电子粉体烧成(也称烧结)时需将电子粉体生料装入匣钵(匣钵也称坩埚),由匣钵连同电子粉体进入电子窑炉烧成,烧成后由匣钵载着烧成的电子粉体出窑倒除并供给下一工序例如研磨,空的匣体经清洁后再次装入生的电子粉体入窑烧成。由此可知,匣钵属于循环使用的周转容器。由于电子粉体如彩色荧光粉、灯粉、钛酸钡、钛酸锶、三氧化二钇、二氧化钛、二氧化锆、氧化铋、氧化铝、锆钛酸铅、铁氧体磁粉和磷酸铁锂等等存在受诸如静电、粘性和气候湿度作业环境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在将烧成的电子粉体材料倒出匣钵时,或多或少(仅仅是程度差异)出现粘钵现象,所谓的粘钵现象是指烧成的电子粉体材料残留于匣钵内,如果不将结集或称粘附干匣钵内的未倒尽的熟料清除,那么在再度装入有待于烧成的电子粉体时产生污染甚至严重影响烧成料的质量。
已有技术通常由工人以手工方式对匣钵进行清洁,该手工方式所存在的缺点之一,工人劳动强度大,并且效率低;之二,清洁的质量难能可以保证,因为清洁效果通常会受到工人的经验、责任心和情绪等的影响;之三,由于粉体材料具有弥散性,因此不利于工人的健康并且影响工作环境。
本申请人进行了专利和非专利文献检索,但是在迄今为止已公开的文献中均未见诸可供借鉴的技术启示,为此本申请人作了长期而有益的尝试,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并且提高清洁效率、有利于保障优异的倒料和清洁效果以及有益于改善倒料与清洁场所的作业环境而藉以避免污染的电子窑炉用的匣钵自动倒料清洁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子窑炉用的匣钵自动倒料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箱架;一接料箱,该接料箱固定在所述箱架上,并且在该接料箱的上部的一侧开设有一用于供匣钵进入到接料箱腔内的匣钵引入口,而另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匣钵引入口的位置开设有一用于供匣钵行出接料箱腔的匣钵引出口;一物料引出机构,该物料引出机构与所述接料箱的底部连接并且与接料箱的接料箱腔相通;一对箱门启闭机构,设置在所述的箱架上,该一对箱门启闭机构中的其中一个箱门启闭机构与所述的匣钵引入口相对应并且对匣钵引入口开启或关闭,而一对箱门启闭机构中的另一个箱门启闭机构与所述的匣钵引出口相对应并且对匣钵引出口开启或关闭;一用于将进入到所述接料箱腔内的匣钵定位并且在匣钵完成倒料和清洁后将匣钵朝着所述匣钵引出口的方向驱出接料箱腔的匣钵擒取机构,该匣钵擒取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匣钵引入口与匣钵引出口之间的部位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接料箱的箱壁上;一用于使所述匣钵擒取机构的翻转的动力传动机构,该动力传动机构固定在所述箱架上,并且与匣钵擒取机构转动连接;一顶盖,该顶盖在对应于所述接料箱腔的上部的敞口部位与所述箱架固定并且对接料箱腔封闭,在该顶盖上以间隔状态设置有一组吹气管接口,该组吹气管接口通过管路与气源装置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接料箱的下部窄缩而构成有一汇出斗,所述的物料引出机构与汇出斗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物料引出机构包括过渡管、引料斗和真空引出管,过渡管的一端与所述汇出斗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引料斗的引料斗入料口连接,真空引出管的一端与引料斗的引料斗出料口连接,而真空引出管的另一端与抽真空装置管路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一对箱门启闭机构中,对应于所述匣钵引出口的箱门启闭机构的结构是与对应于所述匣钵引入口的箱门启闭机构的结构相同的,而对应于匣钵引入口的箱门启闭机构包括箱门升降作用缸、箱门、第一导轨板和第二导轨板,箱门升降作用缸以纵向状态固定在所述箱架上,并且该箱门升降作用缸的箱门升降作用缸柱朝向上,第一导轨板和第二导轨板固定在所述箱架上,其中,第一导轨板对应于所述匣钵引入口的高度方向的一侧,而第二导轨板对应于所述匣钵引入口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箱门的一侧与第一导轨板滑动配合,箱门的另一侧与第二导轨板滑动配合,而箱门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并且在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与所述箱门升降作用缸柱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平方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平方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37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