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个控制早期水稻叶绿体发育的基因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552305.4 申请日: 2012-12-18
公开(公告)号: CN103014022A 公开(公告)日: 2013-04-03
发明(设计)人: 马晓静;巩孝帝;林冬枝;董彦君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师范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5/29 分类号: C12N15/29;C07K14/415;C12Q1/68;C12N15/11
代理公司: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代理人: 吴瑾瑜
地址: 200234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个 控制 早期 水稻 叶绿体 发育 基因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农业和植物生物技术等领域,特别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植物遗传育种以及植物生理、基因功能等基础研究。

背景技术

高等植物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叶绿体的发育受一系列核质基因的控制。研究表明控制叶绿体发育的基因被破坏可导致叶绿体发育受阻,进而使植物叶色发生异常,甚至使光合作用效率急剧下降。目前,研究工作者们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诱变创制水稻叶色突变体,将其应用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生理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本研究利用经物理诱变创制的水稻早期苗色突变体并通过图位克隆技术定位到一个控制叶绿体发育的基因,至今尚未有与此基因相关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控制早期水稻叶绿体发育的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及这种基因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水稻中该控制早期水稻叶绿体发育的基因若被破坏,即可导致早期水稻植株黄化。

这种控制早期水稻叶绿体发育的基因,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优选的,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所述的基因序列所编码的蛋白质,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优选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一对用于检测上述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序列为:

上游:5′-AAACCGAAATCGTCGTGGAG-3′

下游:5′-ACAAGGGAGCACCTGAACTAAGAC-3′

即SEQ ID No.4和SEQ ID No.5所示的序列。

检测这种控制早期水稻叶绿体发育的基因的方法为,采用上述特异性PCR引物对水稻苗期所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反应,得到799bp核苷酸片段,说明含有控制早期水稻叶绿体发育的基因。优选的,799bp核苷酸片段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优选的,将所得到的得到799bp片段用Taq I酶切,出现长度为536bp和263bp的特异性片段,说明含有控制早期水稻叶绿体发育的基因。

在本发明研究中,发明人设计的特异性的PCR引物和检测方法,能对水稻苗期所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其产物用Taq I进行酶切鉴定,根据酶切带型能快速检测到含有此基因的水稻品种,其检测的准确性高,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若一个水稻品种中含有此基因,则用上述引物能够扩增出长度为799bp的特异性片段。然后用Taq I对该片段进行酶切,其酶切带型为出现两个特异性片段,长度为536bp和263bp。

水稻叶色(黄化)突变体材料是由粳稻“嘉花1号”经60Coγ射线辐照而来,经海南、上海两地多年自交加代和选择,已成为各种农艺性状稳定的品系。发明人在研究中将此突变品系与籼稻“培矮64S”配制正反交组合,构建遗传群体,利用SSR和InDel分子标记将控制叶绿体发育的基因定位在水稻的第2号染色体。

本发明控制早期水稻叶绿体发育的基因与其启动子同农杆菌表达载体连接,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将该DNA序列转入黄化突变体后,其后代植株叶色变绿,说明该基因被破坏即可导致早期水稻叶绿体发育受阻,使植株黄化。通过本发明得到的控制早期水稻叶绿体发育的基因可应用于杂交水稻制种,可提高杂交水稻不育系自身以及它配制杂交水稻的纯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特异性PCR引物对该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

图2为本发明对PCR扩增产物进行Taq I酶切检测结果。图中,M代表Marker;T1代表扩增的PCR产物;T2代表扩增的PCR产物Taq I酶切后的片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水稻DNA提取

1、根据分子克隆实验手册进行操作,称取0.5g新鲜的苗期水稻叶片(野生型“嘉花1号”),把叶片剪成0.5cm长的小段,放到预冷的研钵中,加入液氮研磨至粉末状,之后转入1.5ml离心管中,加入1ml 60℃预热的2×CTAB,轻轻震荡后60℃水浴45min,期间震荡2次。

2、取出离心管,冷却置室温,12000转/分的条件下离心5min,吸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混合液,充分混匀。

3、将含有溶液的离心管进行平衡,12000转/分的条件下离心5min,吸取上清液,加入其2/3体积异丙醇,轻轻混匀使核酸析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师范大学,未经上海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23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