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斑鱼稚鱼颗粒配合饲料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1711.9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0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胡兵;李惠;张蕉南;张蕉霖;徐海霞;陈庆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斑鱼 颗粒 配合 饲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饲料领域,尤其涉及石斑鱼稚鱼颗粒配合饲料领域。
背景技术
石斑鱼(Epinephelus spp.)是鳍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的总称。全世界约100多种,属暖水性中下层的肉食性鱼类,具有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等优点,被认为是精养条件下最具有养殖前景的鱼类之一。
石斑鱼属肉食性鱼类,以前投喂的主要饵料是鲜度较高的小杂鱼。随着石斑鱼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饵料鱼的供应也日趋紧张,推广人工配合饲料喂养石斑鱼势在必行。有关石斑鱼配合饲料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专利名称为《鞍带石斑鱼苗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为CN1663428A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鞍带石斑鱼苗饲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饲料组分的重量百分比配比如下:鱼粉43.0%~48.5%,酪蛋白14.0%~18.5%,玉米淀粉18.0%~22.0%,玉米油1.5%~2.0%,鱼油0.3%~0.5%,α-淀粉8.0%~11.5%,复合维生素1.3%~2.0%,无机盐混合料0.7%~1.2%,糖萜素0.02%~0.05%,植酸酶0.02%~0.05%,β-1,3-D-葡聚糖和甲壳寡糖0.02%~0.05%,酵母细胞壁0.02%~0.05%。
专利名称为《一种石斑鱼仔稚鱼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为CN101953437A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石斑鱼仔稚鱼配合饲料,其原料组成及按质量百分比的含量为:面粉7%~11%,酵母粉3%~7%,鱼肝油6%~10%,卵磷脂0.5%~2%,蟹黄粉1%~4%,壳聚糖1%~3%,肝末粉0.5%~3%,诱饵0.5%~2%,牡蛎粉3%~6%,卤虫粉1.5%~3%,胶原蛋白2.5%~4.5%,余为白鱼粉。
专利名称为《石斑鱼膨化饲料及加工方法》,专利号为CN102726635A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本发明公开一种石斑鱼膨化饲料及加工方法,由以下原料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蒸汽鱼粉41~48%,豆粕10~14%,膨化豆粉5~10%,玉米蛋白5~8%,啤酒酵母1~2.8%,鱿鱼膏1~2%,鱼油1~2%,谷元粉1~2%,高筋面粉11~15%,磷酸二氢钙1~2%,卵磷脂3~4%,复合维生素0.4~0.6%,复合矿物质0.5~1%,氯化胆碱0.6~1%,海藻粉0.5~0.8%。该专利针对石斑鱼的消化生理特点,选择生物利用率高的饲料原料,具有促进石斑鱼快速生长,提高石斑鱼的摄食效果,而饲料颗粒的熟化度在85%,提高石斑鱼消化吸收率。
以上公开的专利中均有各自的优点,但这些公开的石斑鱼饲料基本上在水中稳定性、脂肪利用效率等方面还不尽人意,还需要进行改进。
由于石斑鱼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营养要求亦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在石斑鱼养殖上,一般根据其不同的养殖阶段,将人工配合饲料的各种原料进行不同的科学配合而成不同的复合饲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且养殖石斑鱼品质较高的适合用于石斑鱼稚鱼阶段养殖的石斑鱼稚鱼颗粒配合饲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石斑鱼稚鱼颗粒配合饲料,适合于喂养稚鱼阶段的石斑鱼,即体重在小于50克鱼苗阶段的石斑鱼,其组分及重量百分含量包括:
鱼粉 56%~62%;
面粉 11%~15%;
膨化大豆 3%~8%;
豆粕 5%~9%;
小麦面筋粉 1%~5%;
鱼油 3%~8%;
啤酒酵母 3%~5%;
矿物质 1%~2%;
磷酸二氢钙 0.5%~1%;
氯化胆碱 0.2%;
海藻粉 0.8%;
乳化剂 0.1%;
多维 0.2%。
其中,鱼粉主要提供蛋白源与能量,并起到很好的诱食作用。由于稚鱼阶段的石斑鱼对蛋白质的要求最高,因此本发明中的鱼粉的含量相对其他阶段石斑鱼的含量较高,为56%~62%,当其含量大于62%,饲料成本加大,小于56%时,饲料转化率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17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旋转式夹持装置
- 下一篇:显示屏玻璃点胶硬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