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精炼过程中钢水增氮量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0079.6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3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郑万任;杜恒科;胡勤东;李凯玉;牛洪波;申志强;朱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72 | 分类号: | C21C7/07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维斗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精炼 过程 钢水 增氮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精炼过程中钢水增氮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钢材中氮、氧元素,对大部分钢材来说是有害元素,钢材中含氮量高容易导致钢材时效,加剧钢材的冷脆,降低钢材的高温韧性、塑性和焊接性能;钢材中氧高容易产生各种非金属夹杂物,影响钢材的使用性能并降低钢材疲劳寿命,因此对大部分钢种,都要求钢材中尽可能低的氧和氮。精炼炉作为钢水炉外精炼的主要设备,在生产过程采用高功率电极加热升温,同时采用大氩气搅拌脱硫、均匀温度、均匀成分。在加热过程中,钢水与被电离后的空气接触从而造成钢液增氮,在大氩气搅拌过程中,钢水也会二次氧化及增氮,因此精炼工序成了钢水氮含量的一大重要来源。对于冶炼氮含量要求较严的钢种,当前各大钢厂在精炼工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大渣量埋弧、并尽可能减小底吹氩气流量的方式来减小钢水增氮,但该措施效果不稳定,尤其是钢水硫含量较高时,为脱硫钢水不可避免需要大氩气搅拌造成钢水污染,在精炼过程中钢水增氮情况普遍达到5-10个ppm。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精炼过程中钢水增氮量的方法,通过同时在原事故氩枪孔、原喂丝孔及新增吹氩孔插入吹氩导管,该吹氩导管距离钢水液面的距离为200mm~1000mm,沿吹氩导管向精炼炉内吹入氩气,目的是在钢水表面形成一层氩气保护层,增加了炉盖内的还原性气氛,从而减小了钢水与空气接触的几率,并且避免了加热时的高温电离空气增氮,大大减少了钢水搅拌时的二次氧化,提高了钢水纯净度。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1)钢水到达精炼工序后,提起精炼炉炉盖,开动钢包车至精炼炉炉盖正下方;
(2)降低精炼炉炉盖至下限位置;
(3)同时在原事故氩枪孔、原喂丝孔及新增吹氩孔插入吹氩导管,该吹氩导管距离钢水液面的距离为200mm~1000mm;
(4)沿吹氩导管向精炼炉内吹入氩气,所述氩气的压力范围为0.5Mpa~1.0Mpa。
由上述的技术特征可知,本方案的由于同时在原事故氩枪孔、原喂丝孔及新增吹氩孔插入吹氩导管,该吹氩导管距离钢水液面的距离为200mm~1000mm;沿吹氩导管向精炼炉内吹入氩气,在钢水表面形成一层氩气保护层,增加了炉盖内的还原性气氛,从而减小了钢水与空气接触的几率,并且避免了加热时的高温电离空气增氮,大大减少了钢水搅拌时的二次氧化,提高了钢水纯净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钢水到达精炼工序后,提起精炼炉炉盖,开动钢包车至炉盖正下方,降低精炼炉炉盖至下限位。保证外接氩气总管压力0.5MPa-1.0MPa,在原事故氩枪孔、原喂丝孔及新增吹氩孔同时插入吹氩导管,在管口离钢液面200mm-1000mm地方停住,吹入氩气。因吹氩孔靠近炉盖边部,不影响LF加及合金化操作,也不影响钢水底吹效果。如果氩气压力及流量太大,管路口离钢液面太近,吹出的氩气会降低钢水温度,如果管路口离钢液面太高,吹出的氩气会被LF炉除尘风机抽走,影响吹氩效果。创新设计的LF炉炉盖吹氩装置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有效减小钢水二次氧化,提高了钢水纯净度。
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00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具有低水含量的溶剂混合物
- 下一篇:有效的气溶胶罐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