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次声波振动式自动油水分离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7203.3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7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喆 |
主分类号: | B01D17/025 | 分类号: | B01D17/025;B01J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刘湘舟;朱丽岩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次声波 振动 自动 油水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餐厨垃圾处理、废油脂回收、含油废水处理、以及水体油污染清理过程中,均需要使用油水分离设备。现有的油水分离设备多单纯采用重力或气浮分离,具有以下缺点:1、由于油与水的比重差较小,所以单纯重力分离效率较低。2、气浮分离会将水中其它杂质携带到油中,分离效果较差,并且需要严格控制油水界面,难以实现自动化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次声波振动式自动油水分离机,要解决传统的油水分离设备分离效率低、分离效果差、难以实现自动化运行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次声波振动式自动油水分离机,包括支架和支承在支架上的油水分离槽,其中油水分离槽的槽体上部位置设有进料管,油水分离槽的底部设有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槽的槽体外侧面上连接有次声波发生器和电控箱,并且次声波发生器设在槽体中部位置;所述油水分离槽的槽体下部位置设有出油管,并且出油管的进油端通过连接软管与漂浮式的浮块集油口连接,并且该浮块集油口的比重大于油脂但小于水。
所述浮块集油口可以是一块挖有漏斗状圆孔的硬质圆形木块。
所述油水分离槽的底部可为倒锥形底。
所述出油管可设置在进料管的正对面。
所述次声波发生器可设置在进料管的正下方。
所述油水分离槽的槽体外侧面上可连接有电控箱,并且电控箱控制连接次声波发生器。
所述油水分离槽可为敞口槽。
所述油水分离槽可为长方形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是一种实用、高效的自动油水分离工艺设备,可应用于石油开采、餐厨垃圾处理、废油脂回收、含油废水处理、以及水体油污染清理等领域。
本发明具有油水分离效率高、油水分离效果好的特点,这是因为本发明利用次声波来击破油水混合液中存在的水包油滴和油包水滴,同时利用次声波形成的振动加速水分下降和油脂上浮速度,进而实现高效、彻底的油水分离。
本发明中设有一个比重大于油脂但小于水的漂浮式的浮块集油口,该浮块集油口可自动定位在油水界面并即时收集分离出的油脂,可确保收集到油脂而收集不到水,所以实现了油水分离设备的自动化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左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进料管、2-油水分离槽、3-次声波发生器、4-浮块集油口、5-出油管、6-出水管、7-支架、8-电控箱、9-连接软管、10-油、11-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3所示,这种次声波振动式自动油水分离机,包括支架7和支承在支架7上的油水分离槽2,其中油水分离槽2的槽体上部位置设有进料管1,油水分离槽2的底部设有出水管6。
所述油水分离槽2的槽体外侧面上连接有次声波发生器3,并且次声波发生器3设在槽体中部位置,油水分离槽2的槽体外侧面上还连接有电控箱8,并且电控箱8控制连接次声波发生器3。
所述油水分离槽2的槽体下部位置设有出油管5,并且出油管5的进油端通过连接软管9与漂浮式的浮块集油口4连接,并且该浮块集油口4的比重大于油脂但小于水。本实施例中,浮块集油口4是一块挖有漏斗状圆孔的硬质圆形木块。
本实施例中,出油管5设置在进料管1的正对面(换个角度说,就是进料管1设在油水分离槽首端,出油管5设在油水分离槽尾端),次声波发生器3设置在进料管1的正下方。
本实施例中,油水分离槽2为敞口槽并且是长方形槽,油水分离槽2的底部为倒锥形底。
所述进料管1用于向油水分离槽供给油水混合液。所述油水分离槽2用于油水分离。所述次声波发生器3用于向油水混合液发射次声波。所述浮块集油口4用于自动定位油水分界面,将油(油脂)排出。所述浮块集油口4为一个漂浮式自动定位油水界面的浮块,它可以自动定位于油水分界面上,可确保浮块集油口4可以收集油脂而收集不到水。所述出油管5用于外排分离出的油(油脂)。所述出水管6用于外排分离出油(油脂)后的水。所述支架7用于支撑油水分离槽2。所述电控箱8用于向次声波发生器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喆,未经陈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72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酸性气体中的H2S的脱除系统
- 下一篇:一种控制蚊媒数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