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护锂离子电池过充电的电解液用添加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7127.6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2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许扬;庞雪;马紫峰;赵正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聚佳华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7 | 分类号: | H01M10/0567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陈宏伟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锂离子电池 充电 电解液 添加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类保护锂离子电池过充电的电解液用添加剂,用于锂离子电池氧化还原对添加剂及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特别涉及锂离子电池过充条件下使用的功能性电解液;属于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动力电池可认为是21世纪的绿色二次电池。它具有电压高、比能量大、充放寿命长、放电性能稳定、无污染等特点。但目前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安全性问题对锂离子电池至关重要,尤其在高温、短路、过充、振动、挤压和撞击等,容易出现冒烟、着火甚至爆炸等情况。其安全隐患可归纳为外部短路、内部短路、及过充电三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在过充电条件下的安全性是一大问题。锂离子动力电池在过充电时,由于电池电压随极化增大而迅速上升,势将引发正极活性物质结构的不可逆变化以及电解液的氧化分解,从而导致大量的气体生产并伴随放热反应,电池内压升高电池气胀现象明显。
为防止过充电,提高电池安全性,通常采用专用的充电电路、正温系数电阻器及特制隔膜等方法,虽然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能在根本上彻底解决过充电的安全性问题。因此,人们希望在电解液中加入添加剂,控制电池过充电时的内压,建立内在的保护机制来完成过充电安全保护。
目前常用的防止过充电的添加剂在加入以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过充电安全性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池的内阻从而破坏了电池在常温下的使用寿命。此种情况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推广及应用。需要寻求一种在不影响正常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又能够起到过充保护的电解液添加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类保护锂离子电池过充电的电解液添加剂,此添加剂能够起到过充电保护目的,解决了过充电引起的安全性问题。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用添加剂是一种含硝基吡啶环的氟化物。在电解液中的比例为0.2%~2%的范围内。其基本结构式如下:
其中X为氟原子,可分别在2或3位存在。
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防过充保护电解液添加剂选自:2氟-4硝基吡啶、3氟-4硝基吡啶或它们的混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含有上述添加剂的比例为0.2%~2%;所述的添加剂选自:2氟-4硝基吡啶、3氟-4硝基吡啶或它们的混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将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按体积比1:1:1比例混合制备成溶质为六氟磷酸锂、浓度为1.1mol/L的电解液,向其中加入比例为0.2%~2%上述的添加剂,即得。
本发明使用的添加剂为氧化还原穿梭剂,其氧化电位高于正极正常充电电位,当电池在正常充电范围内时,该添加剂不参与化学反应,当充电电压达到氧化还原起始反应电位时,例如:LFP正极保护电压可选择在3.8V~4.1V区间,当电位超过正极的充电终止电位时,添加剂开始在正极上氧化,氧化产物扩散到负极上并被还原为初始状态的分子(过程中不伴有副反应的发生),此后,还原产物再扩散到正极被氧化,整个过程循环进行,正极电位恒定在该物质的氧化电位。由此起到防止过充、均衡串联电池SOC的作用。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采用含硝基吡啶环的氟化物作为添加剂,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池在过充条件下的安全性能,避免电池胀气、发热等不稳定因素引起的燃烧、爆炸等严重后果;避免了电池组由于一致性问题引起的个别电池充电至高电压的现象,提高了电池组整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对比例中过充电曲线;
图2为实施例1功能性电解液的循环伏安测试曲线图;
图3为实施例2中电池4次循环曲线图;
图4为实施例2中过充状态下的温度与电压关系曲线图;
图5为实施例 3中电池4次循环曲线;
图6为实施例3中电池过充条件下的温度与电压关系曲线图;
图7为实施例 4中电池4次循环曲线;
图8为实施例4中电池过充条件下的温度与电压关系曲线图;
图9为实施例5中电池320次循环曲线;
图10为实施例5中电池过充条件下的温度与电压关系曲线图;
图11为实施例6中电池450次循环曲线;
图12为实施例6中电池过充条件下的温度与电压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际本发明实施方式不仅限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聚佳华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聚佳华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71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卡锁机构
- 下一篇:一种软包装电池极组短路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