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水仪器上弹出臂弹出角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6931.2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4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罗玉林;陈冰清;胡腾;王守舵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30 | 分类号: | G01B7/3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9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水 仪器 弹出 角度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水仪器上弹出臂弹出角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属于井下仪器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田开采到后期后,一般采用向地层注水或者注聚合物驱油的方式来保证原油产量。因此注水仪器的开发是一项重要工作。注水仪器在井下工作时,需要通过弹出臂支撑在井下的工作平台上,弹出臂的弹出角度确定了注水仪器在井下的稳定性,目前所用的三型水量调节装置,无调节臂张开角度检测功能。由于注水仪器在井下工作,地面上的操作人员看不到注水仪器上弹出臂的张开状态,只能凭感觉进行调节,然后下放仪器感觉仪器是否支撑在工作平台上,如果感觉没有支撑好,就再进行调节,有时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支撑在工作平台上。工作效率极低,仪器的稳定性也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水仪器上弹出臂弹出角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可在井上准确的判断注水仪器上弹出臂的弹出角度,提高注水仪器在井下的工作稳定性,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注水仪器上弹出臂弹出角度的检测方法,注水仪器上的弹出臂经销轴与壳体铰接,弹出臂一端与偏心轴接触连接,通过偏心轴的旋转控制弹出臂的张开角度;该方法是在偏心轴上设有永磁体,偏心轴旋转带动永磁体同步旋转,通过永磁体的旋转角度确定弹出臂的弹出角度。
前述方法中,所述永磁体安装在偏心轴的高点对应位置或偏心轴的低点对应位置,在永磁体附近设置磁场强度感应器,当永磁体旋转接近磁场强度感应器时磁场强度增强,当永磁体旋转远离磁场强度感应器时磁场强度减弱,通过磁场强度感应器检测到的磁场强度确定弹出臂的张开角度。
前述方法中,所述磁场强度感应器将磁场强度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电压信号经导线与地面上的计算机连接,在计算机上直观的显示出注水仪器上弹出臂的张开角度。
根据前述方法构成的注水仪器上弹出臂弹出角度检测装置,包括与弹出臂接触连接的偏心轴,偏心轴上设有永磁体,永磁体附近设有磁场强度感应器,磁场强度感应器经导线与地面的计算机连接。
前述弹出臂弹出角度检测装置中,所述永磁体安装在偏心轴的高点对应位置或偏心轴的低点对应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简单的方法,可在地面上直接检测到注水仪器上的弹出臂在井下的张开角度,解决现有技术盲目调节,通过感觉反复试调的缺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注水仪器在井下的工作稳定性。使注水仪器使用性能更加完善,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记为:1-弹出臂、2-偏心轴、3-永磁体、4-磁场强度感应器、5-销轴、6-壳体、7-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注水仪器上弹出臂弹出角度的检测方法,如图1所示。注水仪器上的弹出臂1经销轴5与壳体6铰接,弹出臂一端与偏心轴2接触连接,通过偏心轴2的旋转控制弹出臂1的张开角度;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偏心轴2上设有永磁体3,偏心轴2旋转带动永磁体3同步旋转,通过永磁体3的旋转角度确定弹出臂的弹出角度。永磁体3安装在偏心轴2的高点对应位置或偏心轴2的低点对应位置,在永磁体3附近设置磁场强度感应器4,当永磁体3旋转接近磁场强度感应器4时磁场强度增强,当永磁体3旋转远离磁场强度感应器4时磁场强度减弱,通过磁场强度感应器4检测到的磁场强度确定弹出臂1的张开角度。磁场强度感应器4将磁场强度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电压信号经导线7与地面上的计算机连接,在计算机上直观的显示出注水仪器上弹出臂1的张开角度。
根据前述方法构成的注水仪器上弹出臂弹出角度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与弹出臂1接触连接的偏心轴2,偏心轴2上设有永磁体3,永磁体3附近设有磁场强度感应器4,磁场强度感应器4经导线7与地面的计算机连接。永磁体3安装在偏心轴2的高点对应位置或偏心轴2的低点对应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69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