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字型串联短间隙双断口真空灭弧室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5460.3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5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廖敏夫;段雄英;葛国伟;邹积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H33/664 | 分类号: | H01H33/664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闪红霞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字型 串联 间隙 断口 真空 灭弧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真空断路器等真空开关的真空灭弧室,尤其是一种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耐压水平的一字型串联短间隙双断口真空灭弧室。
背景技术
真空灭弧室应用真空断路器作为灭弧及绝缘介质,具有熄弧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无火灾爆炸危险及不污染环境等优点。现有的真空断路器基本上是具有单断口灭弧室的真空断路器,单断口灭弧室的结构是有绝缘外壳,在绝缘外壳的下部有置于导向套内且上端位于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动导电杆通过导线环与下部接线端子相接,动导电杆上端有动触头,在动触头上方固定有静导电杆,静导电杆下端有静触头,静导电杆通过导线环与上部接线端子相接。使用时,通过上部接线端子和下部接线端子将设备串接于设备导线中。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控制信号则控制操动机构,使动触头和静触头有效分离,并以两者之间的真空间隙,实现绝缘。由于真空间隙的击穿电压和间隙长度存在饱和现象,因此上述单断口真空灭弧室的耐压只能做到72.5KV,使得真空断路器只能在中低压领域占据主导优势。若要推进真空灭弧室向超高压、特高压领域应用,只能采取将多个具有单断口灭弧室的真空断路器串联构成,而串联的真空灭弧室较多,断口均压和结构较为复杂,均使产品成本加大,连线增多也使整机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耐压水平的一字型串联短间隙双断口真空灭弧室。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一字型串联短间隙双断口真空灭弧室,有绝缘外壳,在绝缘外壳内竖向内侧有绝缘支撑,在绝缘支撑内侧中部有横向隔板,横向隔板上下面对称设有向上凸起的静触头,在所述绝缘支撑内侧还接有屏蔽罩;在绝缘外壳的上面有上导向套及置于上导向套内的上导电杆,上导电杆的下端有上动触头,上动触头位于静触头的上方;在绝缘外壳的下面有下导向套及置于下导向套内的下导电杆,下动导电杆的上端有下动触头,下动触头位于静触头的下方。
本发明是采用上下有两个动触头与中间位置的静中间触头构成两个真空短间隙的结构,利用真空短间隙优越的灭弧能力和绝缘强度,可以实现单断口真空灭弧室无法达到的电压等级(等级加倍);另外两个短间隙紧密串联,加上屏蔽罩和静触头的特殊结构设计,可以大大减小杂散电容的影响,进而减小两断口间等效电容的差异,增强均压效果,无需在双断口的两断口间再并联均压电容;减小了静触头的长度,使整套装置的体积随之减小,同时可以减小多断口真空断路器串联真空灭弧室的个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一字型串联短间隙双断口真空灭弧室,有绝缘外壳6,在绝缘外壳6内竖向内侧有绝缘支撑8,在绝缘支撑8内侧中部有横向隔板11,横向隔板11上下面对称设有向上凸起的静触头4,在所述绝缘支撑(8)内侧还接有屏蔽罩7,屏蔽罩7的屏蔽罩7中间位置固定在绝缘支撑8上;在绝缘外壳6的上面有上导向套2及置于上导向套2内的上导电杆1,上导电杆1的下端有上动触头3,上动触头3位于静触头4的上方;在绝缘外壳6的下面有下导向套9及置于下导向套9内的下导电杆10,下动导电杆10的上端有下动触头5,下动触头5位于静触头4的下方。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下两个动触头分别由动导电杆通过两个同步的操动机构驱动,以保证两个真空短间隙合闸和分闸的一致性,可以采用实时调速的永磁操动机构作为其操动机构。绝缘支撑8不但可以固定静触头,而且还能承受一定的机械压力,以免动触头接触静触头时,较大的冲击力破坏静触头或者使之偏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54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