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架空复合刚性悬挂定位线夹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5081.4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3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林轶;苏蔚潇;杨更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盈电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20 | 分类号: | B60M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化铁路 接触 网架 复合 刚性 悬挂 定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领域,涉及一种架空刚性接触网汇流排定位线夹。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全国很多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都普遍使用架空刚性接触网为列车供电。刚性悬挂接触网主要有铝合金汇流排、接触线、绝缘原件和悬挂装置组成,而复合刚性悬挂汇流排定位线夹作为接触网的悬挂装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汇流排定位线夹一般由两个相同的金属半部对接而成,每个半部的底部向内弯折,使用金属铸造,工艺性差,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安装不方便,仍然需要与绝缘子连接,增大了因绝缘子对整个悬挂装置带来的风险。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性能优越并能取代绝缘子的刚性悬挂定位线夹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安全可靠、维护少、整体性能强,并能取代绝缘子的复合刚性悬挂定位线夹。
本发明的复合刚性悬挂定位线夹,包括定位线夹本体和弹性橡胶衬垫,定位线夹本体采用复合材料,由两部分对接而成,弹性橡胶衬垫置于线夹本体底部,为汇流排提供承载和定位功能。
进一步,所述复合刚性悬挂定位线夹包括本体1和2,其中线夹本体1的顶端预埋有连接螺母。
进一步,所述复合刚性悬挂定位线夹本体1和2的两侧均设有两个对称的通孔,该通孔两两同心。
进一步,所述复合刚性悬挂定位线夹本体2的侧面通孔内预埋有螺母,线夹本体1和2通过螺栓和定位预埋螺母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线夹本体1和2的底部向内折弯,折弯内设有盲槽,容置弹性橡胶衬垫。
进一步,所述线夹本体1和2的折弯的侧面设有两个通孔。
进一步,所述弹性橡胶衬垫设有沟槽,便于汇流排容置其中,起到承载和定位功能。
进一步,所述弹性橡胶衬垫设有两个限位软塞,限位软塞呈伞状,可穿过线夹本体1和2折弯侧面的两个通孔,起到限位作用。
进一步,所述复合刚性悬挂定位线夹采用复合材料,整体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可取代绝缘子的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定位线夹结构简单,安装和调整更趋简化、方便快捷,有利于降低刚性接触网的现场安装费用;
本发明的定位线夹采用复合材料,在满足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所具有的电绝缘性能可取代绝缘子的使用,较传统的定位线夹成本低,安装方便。
本发明的定位线夹所用的橡胶衬垫与线夹本体的独特配合,为汇流排提供承载、定位及导向功能,能防止汇流排定位线夹卡塞而产生不正常弯曲使支撑绝缘子因水平载荷增大而产生折断的危险,有效提高了安全裕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复合刚性悬挂定位线夹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A剖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定位线夹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刚性悬挂定位线夹,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复合刚性悬挂定位线夹,包括线夹本体1和2,弹性橡胶衬垫3,定位螺栓4,连接预埋螺母5和定位预埋螺母6。所述线夹本体1和2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同心通孔,线夹本体2的通孔内嵌定位预埋螺母6,所述线夹本体1和2通过定位螺栓4和定位预埋螺母6连接固定。所述线夹本体1和2的底部向内折弯,折弯的侧面分别设有两个个通孔,折弯的底部设有盲槽,中间部分低于两侧呈“凹”字形。所述弹性橡胶衬垫3通过限位软塞31容置在线夹本体1和2折弯的盲槽内,所述弹性橡胶衬垫3底部厚便于支撑汇流排,顶部有一薄片与线夹本体1的底面间隙配合,限位软塞31呈伞状,穿过折弯侧面的通孔后起限位和固定作用。所述弹性橡胶衬垫3所述线夹本体1的顶端预埋有连接螺母5,使本发明的刚性悬挂接触网汇流排定位线夹通过T形螺栓和连接预埋螺母5与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线夹本体1和2采用复合材料,具有的电绝缘性能可取代绝缘子直接与横梁连接。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各种改进、增加和取代也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当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盈电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盈电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50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