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音视频输出设备智能待机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4685.7 | 申请日: | 2012-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1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邢庆生;万盛勇;罗国威;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44 | 分类号: | H04N5/44;H04N5/63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张海文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视频 输出设备 智能 待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音视频输出设备智能待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很多用户在看完电视以后习惯性的用电视遥控器将电视关机,而忽略了此时为电视提供音视频内容的机顶盒、DVD等输出设备仍在正常工作,这就导致了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机顶盒、DVD等输出设备正常工作浪费了大量的电力;二、在用户关掉电视以后,机顶盒、DVD等输出设备正常工作,有可能在主人离开以后由于长期工作,而导致发热引发火灾等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并且长时间连续工作大大降低了机顶盒、DVD等输出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控制输出设备智能待机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音视频输出设备智能待机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控制音视频输出设备智能待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电源向音视频输出设备、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及电视机提供工作电压;
音视频输出设备向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输出音视频信号;
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向电视机输出音视频信号;
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向电视机输出音视频信号后在规定时间内检测电视机是否发出正在接收音视频信号的反馈信号;
当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检测到电视机是/否正在接收音视频信号时,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向音视频输出设备输出一个命令音视频输出设备正常工作/进入待机状态的控制信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传统的音视频输出设备内增加一个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电视机正常接收信号时,会持续向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输出一个电视机正在接收音视频信号的反馈信号,此时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向音视频输出设备输出一个命令其正常工作的控制信号;而在电视关机后,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电视机正在接收音视频信号的反馈信号,此时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向音视频输出设备输出一个命令其进入待机状态的控制信号。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可节约大量电力,符合当前环保节能的绿色概念;可防止音视频输出设备长时间工作带来的安全隐患(长时间工作导致音视频输出设备大量发热,可能导致设备着火),同时可大大提高音视频输出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是一种控制音视频输出设备智能待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电源向音视频输出设备、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及电视机提供工作电压;
音视频输出设备向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输出音视频信号;
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向电视机输出音视频信号;
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向电视机输出音视频信号后在规定时间内检测电视机是否发出正在接收音视频信号的反馈信号;
当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检测到电视机是/否正在接收音视频信号时,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向音视频输出设备输出一个命令音视频输出设备正常工作/进入待机状态的控制信号。
本发明通过在传统的音视频输出设备内增加一个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电视机正常接收信号时,会持续向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输出一个电视机正在接收信号的反馈信号,此时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向音视频输出设备输出一个命令其正常工作的控制信号;而在电视关机后,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电视机正在接收信号的反馈信号,此时音视频输出检测模块向音视频输出设备输出一个命令其进入待机状态的控制信号。本发明具可节约大量电力,符合当前环保节能的绿色概念;可防止音视频输出设备长时间工作带来的安全隐患(长时间工作导致音视频输出设备大量发热,可能导致设备着火),同时可大大提高音视频输出设备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46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