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手癣、足癣、甲癣的足癣粉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3336.3 | 申请日: | 2012-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1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唐伟东;潘忠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伟东 |
主分类号: | A61K33/30 | 分类号: | A61K33/30;A61P17/00;A61P31/10;A61K31/192;A61K31/345;A61K31/60;A61K33/06;A61K33/12;A61K33/22 |
代理公司: | 北海市海城区佳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5 | 代理人: | 黄建中 |
地址: | 536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手癣 足癣 甲癣 足癣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用于治疗手癣、足癣、甲癣的足癣粉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用中西药配伍制备而成的足癣粉,属于药物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手癣、足癣和甲癣是皮肤癣菌侵犯掌、跖、指(趾)间表皮和指(趾)甲所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俗称手癣为“鹅掌风”.足癣为“脚气”,甲癣为“灰指甲”。三者常可彼此传染,相继发病,也可仅侵犯一处单独发生。其中以足癣最为常见,是真菌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在我国江淮流域以南,潮湿温暖地区,夏季成人患病率达50一60%,由接触而传染。由于掌、跖表皮细胞更替时间长,角质层厚,汗腺多,又无皮脂腺,而且双足经常穿着鞋袜,密不透风,汗液蒸发困难,使之局部温度高,湿度大,角质层常被浸渍变软,表皮酸碱度改变,遂为真菌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或者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接触病人的鞋抹、手套、共用拖鞋、毛巾和浴池等.则很易被感染。手癣多由足癣感染而来,甲癣多由手癣、足癣蔓延而来,但亦可通过另外途径单独被感染。手癣与足癣多见于成年人,男女皆可发病,往往夏季加重,冬季减轻,时轻时重,长期迁延不愈。临床表现大致相同,有鳞屑角化、水疱与擦烂三型之分,临床上多呈鳞屑角化型表现,初起手、趾间、足及其侧缘反复出现深在性水疱,伴有明显瘙痒,疱液干涸后脱屑,范围日渐扩大,脱屑处皮肤粗糙增厚,皮纹宽深,失去正常的光泽与柔韧性,出现小片状脱屑,触之粗糙,久之整个手足掌受累。到冬季,干裂加剧,自觉疼痛。角质层增厚、粗糙、脱屑、干裂、无汗,如树皮状。甲癣表现为甲板增厚、翘起,甲板与甲床分离,前缘如虫蚀状,残缺不整,久之甲板全被破坏,变形、增厚、受损指甲轻者1—2个,重者大部分或全部分指甲受累。有时可并发甲沟炎。甲癣病程缓慢,如不医治,终生难愈。中医认为手足癣与外感湿热之毒蕴积皮肤,或相互接触,传染而成。甲癣由于湿毒内蕴,爪甲失去荣养所致。
目前临床上治疗手癣、足癣、甲癣大多数使用抗真菌药治疗。如1—2%益康唑霜、咪康唑软膏、克霉唑软膏或其他抗真菌药外用。内服的有灰黄霉素、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使用抗真菌药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副作用较大, 以消化道反应较常见,长期应用可见肝脏中毒、白细胞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良反应。局部应用时可有刺激性和烧灼感。而且使用时间较长,需1-2个月以上。目前市场上治疗手足癣的中药产品种类繁多,但效果都不确切。与本发明产品有类似的足光散有清热燥湿,杀虫敛汗,用于角化型手足癣及臭汗症。但有使皮肤干燥脱屑的副作用,而且治疗效果不理想,容易复发。中医使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中药疗效并不显著,并且煎药不方便,患者不容易接受。中药中存在着许多杀灭真菌的品种,在治疗手癣、足癣和甲癣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提供一种治疗效果更好的,兼顾了中西药物优点的中西结合药物,提高对手癣、足癣和甲癣的治愈率,是本发明的意义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手癣、足癣、甲癣的足癣粉及其制备方法,利用其毒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容易接受的特点,用于治疗手足癣及甲癣,克服现有同类药物效果不佳,毒副作用大的不足。
上述发明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用于治疗手癣、足癣、甲癣的足癣粉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
水杨酸50-80份、硼砂100-150份、苯甲酸30-50份、呋喃西林1-3份、氧化锌10-20份、石膏10-20份、枯矾10-20份、滑石粉20-30份、沸石30-40份;
上述原料的制备方法是:
(1)取水杨酸、苯甲酸、呋喃西林及氧化锌一起研磨至100-300目细粉并混合均匀得混合西药粉备用;
(2)取石膏、枯矾、硼砂、滑石粉及沸石分别粉碎成100-300目细粉,混合均匀得到混合中药粉备用;
(3)将混合西药粉加入混合中药粉中研磨,并混合均匀即得。
上述原料加入赋形剂中能制备成软膏剂。
上述药物均记载在最新版的《中国药典》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伟东,未经唐伟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33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稀土永磁材料用充磁机
- 下一篇:电液动推杆重锤翻板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