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按摩椅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0455.3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4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郑运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运婷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907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摩 | ||
1.按摩椅,包括有坐垫(1)以及靠背垫(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摩椅设有磁流体按摩装置(3),磁流体按摩装置(3)包括有背按摩装置(4)以及控制器(5);背按摩装置(4)安装于靠背垫(2)内,控制器(5)设有控制线与背按摩装置(4)连接;背按摩装置(4)设有按摩背垫(7),按摩背垫(7)安装有第一电磁线圈(8),按摩背垫(7)设有按摩型腔(9),按摩背垫(7)的外侧为靠背按摩垫(10),靠背按摩垫(10)由软质的以及弹性的材料构成,按摩背垫(7)的内侧为按摩底垫(11),按摩型腔(9)由靠背按摩垫(10)与按摩底垫(11)之间的空间构成,在靠背按摩垫(10)与按摩底垫(11)之间设有按摩模板(12);靠背按摩垫(10)与按摩模板(12)之间设有第一按摩球(13),第一按摩球(13)与按摩模板(12)的正面以及靠背按摩垫(10)的背面接触;按摩模板(12)与按摩底垫(11)之间设有复位浮球(14),复位浮球(14)与按摩模板(12)的背面以及按摩底垫(11)接触;按摩型腔(9)内设有第一磁流体(15),第一按摩球(13)以及复位浮球(14)设于第一磁流体(15)中,第一磁流体(15)的比重比第一按摩球(13)以及复位浮球(14)的比重小,第一按摩球(13)以及复位浮球(14)下沉于第一磁流体(15)的底部;按摩模板(12)与按摩底垫(11)的底板(16)的上部铰接,按摩底垫(11)与靠背垫(2)的底座(17)固定连接,按摩底垫(11)到靠背按摩垫(10)的距离由下至上逐步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摩模板(12)的正面设有凹凸的人体穴位模型(18),利用第一按摩球(13)于按摩模板(12)的凹凸面移动,按摩靠于靠背垫(2)人体的穴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流体按摩装置(3)设有纵向按摩装置(19),纵向按摩装置(19)安装于坐垫(1)内,纵向按摩装置(19)包括有纵向按摩垫(20)、第二磁流体(21)、第二电磁线圈(22)以及第二按摩球(23),第二磁流体(21)以及第二按摩球(23)设于纵向按摩垫(20)的型腔内,第二电磁线圈(22)安装于纵向按摩垫(20)上,纵向按摩垫(20)的纵向上面垫(24)与坐垫(1)的上座面(25)接触,第二电磁线圈(22)与控制器(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流体按摩装置(3)设有横向按摩装置(26),横向按摩装置(26)安装于靠背垫(2)内,横向按摩装置(26)包括有横向按摩垫(27)、第三磁流体(28)、第三电磁线圈(29)以及第三按摩球(30),第三磁流体(28)以及第三按摩球(30)设于纵向按摩垫(27)的型腔内,第三电磁线圈(29)安装于纵向按摩垫(27)上,纵向按摩垫(27)的横向上面垫(31)与靠背垫(2)的靠背面(32)接触,第三电磁线圈(29)与控制器(7)连接,横向按摩垫(27)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的角度为15度至75度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7)设有自动控制开关(6),用于控制磁流体按摩装置(3)的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运婷,未经郑运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045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置有动脉模式的气压治疗设备
- 下一篇:真丝绒毯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