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元结构升降脚手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0101.9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6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徐三贵;何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30 | 分类号: | E04G3/30;E04G3/32;E04G5/00;E04G5/08;E04G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元 结构 升降 脚手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的脚手架,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元结构升降脚手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建筑工地上全高落地式双排脚手架及悬挑脚手架搭建施工进度缓慢,脚手架材料的租赁费用高昂,使用过程中需塔吊配合,操作繁琐、劳动力投入多、工期长。
因此已知的脚手架结构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变传统外脚手架搭设到顶的施工习惯的多元结构升降脚手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高层建筑外脚手架施工的仅用三层脚手架,爬升机构实现整体或分片升降的成套施工设备的多元结构升降脚手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多元结构升降脚手架,整个升降脚手架架体围绕高层建筑墙体四周设置,爬架的提升点位设置在脚手架架体外侧,包括支架系统,竖向框架与水平框架系统,附着导向和卸荷系统,动力提升系统,防坠系统和施工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系统,其支架由φ48*3.0mm钢管和扣件搭设而成,支架的架体走道宽度0.3~1.0m,根据具体施工要求进行调整;支架的架体高度覆盖3个楼层,总高22.2m;架体步高1.8m,立杆最大间距1.8m;支架外排设满搭剪刀撑以增强支架整体刚性,搭设规范和要求按双排钢管架的规范和要求;
所述竖向框架与水平框架系统,水平框架与竖向框架为承力支座,水平框架两端与竖向框架底跨节点板联接,且其上部与支架系统钢管联接;其中,竖向框架采用桁架构造,由外立杆、横杆、廊道斜杆和导轨内杆通过节点焊接板和螺栓联接组装而成,内外立杆采用φ48*3.2mm钢管、横斜杆采用φ48*3.2mm钢管,螺栓采用M20×40mm型;水平框架采用桁架构造,框架采用φ48*3.2mm钢管焊接而成,横杆、斜杆采用φ48*3.2mm钢管,螺栓采用M20×40mm型;
所述附着导向和卸荷系统,由导轨、卸荷限位锁、导轮组、导向架和穿墙螺栓组成,每层墙体在每个提升点位上设置三个穿墙螺栓预留孔,即卸荷限位锁;每一提升点位根据楼层高低沿架体高度垂直安装3根导轨,其覆盖三层楼板,并在建筑结构墙上安装五个呈抓钩状导轮组抱住导轨,导轮组与导向架组装成导向件,再通过穿墙螺栓与建筑结构墙相连;升降时导轨与脚手架架体一起沿导轮组上下运动,形成对脚手架架体导向和防外倾作用;使用状态下卸荷限位座与导轨通过销轴固接后座于导向件上,将脚手架架体荷载传给导向件再由导向件转传给建筑结构墙体,承传力直接明确;
所述动力提升系统,包括提升底座、电动提升机、提升挂座、穿墙螺栓四部分,提升底座位于竖向框架底部,是升降状态架体荷载的承传力装置,底座上焊有提升挂环,提升机上端挂在提升挂座上,下端钩挂在底座挂环上,预紧后完成升降工序;围绕结构主体平均间距分布设置多个提升点,提升机采用环链电动葫芦;
所述防坠系统,由防坠装置、防坠圆钢、挂座、穿墙螺栓组成,防坠装置焊接在提升底座一侧,包括制动滚轴、制动箱体、导向框、拨杆、压簧等组成部分,制动滚轴约束在制动箱体内,箱中带有两个带角度的斜板,用来限制制动滚轴的运动方向,制动滚轴上连结导向框,制动滚轴由导向框控制上下运动,导向框受导向杆约束,可沿导向杆上下滑动,导向框下端有压簧;导向框通过拨杆与底座另一侧挂环一同被挂钩钩起,制动箱体中心穿过防坠圆钢,当提升机预紧后,拨杆带动导向框并进而带动制动滚轴下移,两个制动滚轴间距加大,由抱紧圆钢状态变为离开圆钢,爬架可正常升降,这时压簧被挤压,在升降动力失效后,拨杆弹回初始位置,被压缩的弹簧向上弹起,带动导向框并进而带动制动滚轴上移,制动滚轴靠紧圆钢,由于制动滚轴的运动受斜板的约束,制动滚轴紧紧抱住圆钢,从而阻止架体的下滑;防坠圆钢通过专用挂座、穿墙螺栓与结构独立连接传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01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