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透水沥青的水泥透水混凝土地面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9699.X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6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才;王理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景橙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迎硕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12 | 代理人: | 张群峰,吕良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透水 沥青 水泥 混凝土 地面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透水沥青的水泥透水混凝土地面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属于路面铺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市政机动车道路的铺装材料只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目前市场上已有透水水泥混凝土和透水沥青混凝土,但是由于他们各自的局限性很难直接应用在市政机动车道路上。水泥透水混凝土具有高承载、高透水率、生态环保、补充地下水、减小城市热岛效应和遇雨雪天气有较高安全性、表观效果天然质朴的特性.但是而透水沥青混凝土虽然也具有高承载、高透水率等特点,但是因其本身具有半刚性的特征,无法实现雨水直接下渗,补充地下水;同时水泥透水混凝土由于其刚性材料在遇到破损情况时则需整体切除进行修补,对于修补不是很方便。因此将两种产品结合,有效的将环保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水泥透水混凝土路面和沥青透水混凝土路面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表面透水沥青的水泥透水混凝土地面产品,从而实现实用功能和环保功能的兼顾,满足我国市政道路发展的需求。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表面透水沥青的水泥透水混凝土地面结构,包括至少一层的沥青透水混凝土层,至少一层的水泥透水混凝土层,垫层,基层,上述各层为从上至下依次排列,其中分隔层可铺设也可不铺设。
其中,沥青透水混凝土层一层或多层沥青透水混凝土层叠而成;分隔层可铺设或不铺设;水泥透水混凝土层是一层或多层水泥透水混凝土层叠而成;沥青透水混凝土层与水泥透水混凝土层中间可铺设分隔层。
本发明的透水沥青的水泥透水混凝土地面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铺设基层;
(2)在(1)步铺设的基层上铺设垫层;
(3)在(2)步铺设的垫层上铺设至少一层水泥透水混凝土层;
(4)在(3)步铺设的水泥透水混凝土层表面铺设具有透水性的分隔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用;
(5)在(3)、(4)步铺设的水泥透水混凝土层或分隔层上铺设至少一层透水沥青混凝土;
(6)对经过步骤(3)、步骤(4)、步骤(5)的水泥透水混凝土层、分隔层和沥青透水混凝土层进行养护后形成透水沥青的水泥透水混凝土地面结构。
其中,步骤(1)中铺设的基层为素土碾压夯实而成,压实系数>0.93。
步骤(2)中铺设的垫层为级配砂石层或级配碎石层或砂卵石层或普通混凝土层或普通混凝土加三七灰土或水泥碎石稳定层。
步骤(3)中铺设水泥透水混凝土层的主要材料为骨料、水泥、水,同时要设置伸缩缝、胀缝。
步骤(4)中铺设隔水层为级配碎石、级配砂石、无纺布、反滤土工布具有透水性的结构层;建议温差小,无冻胀的地区可不铺设分隔层;对于温差大、有冻胀的地区铺着分隔层,用来解决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变形系数不一致导致的路面松散、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步骤(5)中铺设沥青透水混凝土层的主要材料为骨料、高粘度沥青。
经过步骤(6)的养护后形成的透水沥青的水泥透水混凝土地面结构还可在与水泥透水混凝土伸缩缝、胀缝对应的位置上且一条细缝并用沥青勾缝。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透水沥青的水泥透水混凝土地面解决了沥青透水混凝土无法使雨水直接下渗到土壤层补充地下水。(2)本发明的透水沥青的水泥透水混凝土地面有效的解决了因市政公路使用频率和强度高造成路面破损后修补不便的问题。(3)沥青透水混凝土地面和水泥透水混凝土地面这两种路面的结合有效的解决了原本地面自身的局限性,同时从分的保留了地面的优势,实现了路面的生态环保、补充地下水、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和遇雨雪天气有较高安全性的功能。因此,本发明的表面透水沥青的水泥透水混凝土地面结构是一种集实用性和环保性为一体的结构,尤其适用城市市政道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表面透水沥青的水泥透水混凝土地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沥青透水混凝土层;2、分隔层;3、水泥透水混凝土层;4、垫层;5、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描述,如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透水沥青的水泥透水混凝土地面结构示意图,该路面结构包括至少一层的沥青透水混凝土层(1),至少一层的水泥透水混凝土层(3),垫层(4),基层(5),上述各层为从上至下依次排列,其特征在于,透水沥青混凝土与水泥透水混凝土相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景橙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景橙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96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NFC的体检引导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干扰信号抑制电路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