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修复沥青路面表面构造和裂缝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5879.0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5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葛折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23/09 | 分类号: | E01C23/09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复 沥青路面 表面 构造 裂缝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碾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利用热刺碾压修复沥青路面表面构造和裂缝的施工。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出现光滑和裂缝病害。在表面喷洒一定剂量的乳化沥青,即“雾封层”是一种常用的处理表面裂缝的技术措施,费用低、速度快。但是,该工艺降低表面摩擦系数,使得路面更加光滑,威胁行车安全。现有方法同时处理沥青路面表面光滑和裂缝问题,主要是在原路面上加铺一层沥青混合料,如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罩面”和乳化沥青冷拌混合料的“微表处”等。但是,加铺一层沥青混合料不但耗费石料,而且工期慢,阻碍交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修复沥青路面表面构造和裂缝的施工方法,能快速、经济的处理沥青路面表面光滑与裂缝,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修复沥青路面表面构造和裂缝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喷洒乳化沥青:采用乳化沥青洒布车,在干燥、清洁的沥青路面上均匀洒布0.2kg/m2~1.0 kg/m2的乳化沥青;待乳化沥青破乳后进行步骤(2);
(2)热刺碾压:提前加热碾压轮,使得碾压轮表面的温度为120℃~180℃,碾压速度为2km/h~6 km/h,所述碾压轮表面具有钢刺。
(3)碾压结束后,待路面表面温度降至60℃以下,即恢复车辆通行。
进一步的优化的,自洒布乳化沥青至碾压结束的施工过程中路面不被雨淋。
进一步的优化的,所述碾压轮内部设置有用于加热碾压轮表面的热风式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碾压轮表面和钢刺用于加热软化路面表层的沥青。
进一步的优化的,单个碾压轮的质量为500kg~1000kg,碾压轮的横截面为等边长的多边形,边的数量为8条~16条;所述多边形的外接圆的直径为1.5m~2.5m;碾压轮的宽度为1.5m~2.5m。
进一步的优化的,所述钢刺采用高碳钢材料,钢刺为圆台形,其靠近碾压轮表面的上底面直径d1为:0.5 mm ~3.0mm;下底面直径d2为0.3 mm ~2.5mm;钢刺高度h为0.5 mm ~8.0mm。
进一步的优化的,钢刺在碾压轮表面呈正方形阵列布置,相邻钢刺的中心位置的间距a为3.0 mm ~10mm。
上述方案中,采用表面带刺的钢质的、空心的多边形碾压轮。多边形碾压轮在行进过程中,对路面具有冲击作用,从而提高刺入效果。在碾压轮内部设置加热风式热装置。加热软化路面表层的沥青混合料,提高刺入效果,同时减小刺压对路面的损伤。
选择适宜的天气施工,自洒布乳化沥青至碾压结束,路面不得淋雨。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与现有的“雾封层”技术相比,本发明洒布乳化沥青后热刺碾压,既封闭了路面表面的裂缝,又提高了表面构造深度,从而提高了路面抗滑性能;
(2)与现有在原路面上加铺一层沥青混合料的“罩面”、“微表处”技术相比,本发明不耗费石料资源,而且施工速度快,对交通的干扰少。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表面带刺的多边形碾压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碾压轮表面的钢刺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碾压轮表面钢刺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和保护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通车5年后,路面表面光滑,按照《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规定的方法测定了路面表面的构造深度和横向力系数,结果见表1。而且,路面出现较多的表面裂缝。选择2km长路段,应用本发明热刺碾压设备和施工工艺修复沥青路面表面构造,同时填补表面裂缝。
首先,封闭待处理车道的交通。采用乳化沥青洒布车,在干燥、清洁的沥青路面上均匀洒布0.2kg/m2的乳化沥青。待乳化沥青破乳后,开始热刺碾压。
提前30分钟加热碾压轮,使得其表面的温度为120℃时,开始碾压。碾压速度为2km/h。碾压结束后5分钟,路面表面温度降至60℃以下,即恢复车辆通行。
所采用的碾压轮内部设置了热风式加热装置1。加热装置为上海茂闾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ZYD-030B型超大功率工业热风机。通过热风加热碾压轮及其表面钢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58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照度测量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发动机用水性醇酸涂料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