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煤仓钢漏斗及传统配煤仓钢漏斗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2477.5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6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7/22 | 分类号: | E04H7/2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仓 漏斗 传统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配煤仓钢漏斗及传统配煤仓钢漏斗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焦化化工项目建设包括配煤仓对原料煤进行分配,配煤仓的建设涉及大口径钢漏斗的安装。配煤仓钢漏斗尺寸较大,必须使用起重机进行吊装,并将配煤仓钢漏斗大口朝上的安装在配煤仓内。为固定配煤仓钢漏斗,需要在配煤仓进行浇筑前预先埋入预埋件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以便在安装钢漏斗时将钢漏斗顶部焊接在预埋件上。
钢漏斗尺寸较大,高度可达10米以上,因此在制造时采用分节制造,例如口径最大的顶部部分预先单独制造成顶节部分,其余部分另外制造,在安装时再将顶节与其余部分连接即可。
以工程中常用的一种预埋件为例,预埋件是圆环形,直径6.4米,厚度分别为16mm和18mm,需要预埋在配煤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预埋件的形状和安装位置需要兼顾预埋件在混凝土中的附着牢固度和与钢漏斗的连接强度,因此通常设置为带一定斜角的形状。由于预埋件形状为带斜角的圆环,在安装过程中操作难度较大,且安装精度难以控制,预埋件安装不好,会造成预埋件与钢漏斗在后续焊接工序中出现缝隙,从而产生质量隐患。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安装配煤仓钢漏斗操作难度大,安装精度难以控制从而影响工程质量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煤仓钢漏斗及安装方法。
本发明所述配煤仓钢漏斗,包括钢漏斗顶节,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漏斗顶节上还连接有第一预埋件、第二预埋件和仓顶支撑装置。
具体的,所述仓顶支撑装置为焊接在顶节漏斗框柱上呈中心对称布置的四个钢牛腿。
进一步的,所述钢牛腿的长度使钢牛腿末端介于配煤仓仓壁外侧与仓壁连接加强部外侧之间。
优选的,所述钢漏斗顶节大口上焊接有内架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内架平台由焊接在顶节大口上纵横交错的钢筋构成。
优选的,所述配煤仓钢漏斗还包括从上到下多个口径依次减小的钢漏斗腹节,相邻钢漏斗腹节邻接处口径相等,最上面的钢漏斗腹节的上部口径与顶节的下部口径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传统配煤仓钢漏斗安装方法,针对现有技术的配煤仓钢漏斗,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传统配煤仓钢漏斗顶节与预埋件连接为一个预埋体,在传统配煤仓钢漏斗顶节上安装仓顶支撑装置;
步骤2.建筑配煤仓主体到传统配煤仓钢漏斗安装高度,将传统配煤仓钢漏斗除顶节外的其余部分安装进配煤仓主体;
步骤3.将预埋体大口朝上利用所述仓顶支撑装置安装在配煤仓主体上;
步骤4.建筑配煤仓其余部分。
优选的,所述步骤4包括将所述仓顶支撑装置与预埋体一起浇筑进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步骤1包括在传统配煤仓钢漏斗顶节上焊接内架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包括在内架平台上安装吊装设备。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配煤仓钢漏斗及安装方法,将钢漏斗顶节预先与预埋件焊接,焊接过程相对容易,焊接质量高,且利于后期浇筑。所述传统配煤仓钢漏斗安装方法相对传统技术焊接和浇筑质量提高,且缩短了工期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所述配煤仓钢漏斗安装进配煤仓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所述配煤仓钢漏斗顶节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所述配煤仓钢漏斗安装过程中第一内架与配煤仓外壁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所述配煤仓钢漏斗安装过程中第二内架、仓壁连接加强部和配煤仓外壁位置关系示意图;
各图中附图标记名称为:1.钢漏斗顶节 2.钢漏斗腹节 3.钢牛腿 4.仓壁连接加强部 5.配煤仓仓壁6.第一内架 7.第二内架 8.第一预埋件 9.第二预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配煤仓钢漏斗(以下简称钢漏斗),包括钢漏斗顶节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漏斗顶节上还焊接有第一预埋件8、第二预埋件9和仓顶支撑装置。
采用将钢漏斗第一节,即顶节预先与预埋件焊接,焊接过程相对容易,焊接质量高,且利于后期浇筑。
将配煤仓主体建筑完成后,吊装钢漏斗时,仓顶支撑装置直接将钢漏斗顶节支撑在配煤仓侧壁顶端,方便与钢漏斗其余部分焊接及吊装和浇筑。
优选的,仓顶支撑装置为四个钢牛腿3,焊接在钢漏斗顶节漏斗框柱上且呈中心对称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24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电池用复合极耳带
- 下一篇:粘扣带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